1536693_254797474684899_1828833222_n 

 

       「現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

 

淨宗學會在美國成立,我們編了一個課誦本,把早課的楞嚴咒、十小咒我們取消了,將念誦經文的部分改作《無量壽經》第六品,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晚課把八十八佛也改了,不要念那些,念《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六品經文。早課,我們的用意是學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我們的心同佛、願同佛。晚課,即反省、檢點,這一大段經文,從三十二到三十七這六品,完全講的是五戒十善,講得非常詳細。我們比對一下,今天有沒有做錯了,好好的對一對、比一比,善的,有則要繼續不斷,善的;沒有呢?沒有要發心學習。惡的,⋯⋯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要再犯。天天做反省,天天做改過,天天做懺悔,這是晚課,真正得受用。所以我們的課誦簡單,我們的戒律也簡單,我們的目的就是求生淨土。 

 

淨空老和尚開示:我們今天走的路不是真正的正道,真正的正道我們還沒有摸著。我們走的旁邊小道,好像高速公路一樣,在它的邊緣,沒上去,走的這些小路。上了高速公路之後,那就不一樣了,一帆風順。怎樣才能上去?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就在正道上。如果這個道是通極樂世界的,直通,很快就到達。無量的行門,叫八萬四千,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字,止觀,修行就在這兩個字上,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你放不下是因為你沒看破,沒看破正是你沒放下,這兩個東西得會用。看破幫助我放下,趕快放,放下之後又幫助你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像爬樓梯一樣,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個話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沒有別的,大乘教這麼簡單。所有的問題都是不肯放下,放得不徹底,總還要留一些,這就是弊病之所由來。

  

真正知道「現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這個我們有概念,大乘經上講的我們信得過。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聲極樂世界我們聽到了,我們記在心上了,這就是將來成佛的因。這個因永遠不會壞掉,在阿賴耶識裡頭,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我們過去有因,這一生當中遇到緣了;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就有可能去作佛去了。關鍵、問題就是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一心專念,一心就是不能夾雜。幫助別人亦如是,也是一心幫助他,不夾雜雜念,就是決定沒有自利的念頭,沒有自利的這種行為。自利是菩提道上的障礙,多少人這一生遇到了不能往生,都是對於自私自利沒有徹底放下,毛病出在這裡。

 

  我學佛,受到老師的愛護,永遠感恩。遇到韓鍈館長,照顧我三十年,知道的人曉得我那個時候的狀況,生活非常簡單,沒有人供養。你們現在看到我好像還不錯,這個福報是今世修的。大家供養這麼多來,怎麼辦?丟在那個地方,我自己不知道,完全不關心。穿在身上衣服是自己的,脫下來不是自己的,要捨得乾淨。如果常常記在心上,那個麻煩大了,那就又搞六道輪迴了。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一句佛號,只有一部《無量壽經》。其他的放在那裡,將來哪個有緣就是哪個的。不要去想,這心才是清淨的,想就錯了。銀行存的錢不是我的,不知道是誰的,別去想它,想這個幹什麼?需要辦事的時候,你看,事情都辦得很圓滿,都能成就,群策群力;不辦事情,什麼都沒有,一定要一身清淨。辦事,古人講的話,佛也這麼說的,「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真正為利益眾生,對眾生有大利益的事情,這個事要做;這個事於眾生沒有利益,可以不必做,得看清楚、看明白。

 

 「經中授菩提記表與會大士均蒙授記,定當作佛。復指是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這句話特別注意,是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我們得佛授記了,我們讀這個經就是佛給我們授記。我們要常常勸導一切眾生,要真信佛,要真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要真正發願,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你必定作佛。這是我們為別人授記了。佛給這些菩薩授記,菩薩給祖師授記,祖師給我們授記,我們現在給大眾授記。說明什麼?說明這部經是真經,這部經是第一經,這部經是直捷成佛,一生成就的大經,再找不到第二部。希望大家把這個看作珍寶,稀有難逢之寶,其他寶解決不了問題,假的,這個寶是真能解決問題。(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 ~ FB 許麗華

 

 

 

arrow
arrow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