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529_266224753542171_979620473_n 

 

  一生究竟圓滿成佛的道路,就是信願持名。

                       (淨空法師) 

 

「度者,到也。彼岸者,涅槃也」。《大論》,《大論》是《大智度論》,第十二卷說:「若能直進不退,成辦佛道,名到彼岸。表大士普度,悉令一切眾生證入無餘涅槃而後已也」。《大智度論》上這個話說,如果能夠在菩提道上只有進,沒有退,成辦佛道就是成佛,到達究竟圓滿的層次,這叫到彼岸。「拯濟負荷,皆度彼岸」,這一句經文表示參加法會這些大菩薩們都是等覺菩薩,他們都有這個能力幫助一切眾生證得究竟無餘涅槃。菩薩本願如是,眾生緣有沒有成熟,關鍵在此地,佛菩薩那一邊沒有問題,問題全在眾生自己⋯⋯緣有沒有成熟。佛在《彌陀經》上給我們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少是貫下去的,不可以少善根,不可以少福德,不可以少因緣;換句話說,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必定證得無餘涅槃。

 

淨空老和尚開示:人人都能有成就,問題就是你能堅持到多久。有人二、三年就退心了,有人十幾年退心的,還有二、三十年退心的,我們親眼見到過。深深的體會到,要怎樣才能不退心?只有一句,真幹。真幹的人不會退心,真幹的人一定天天有進步。如果不是真幹,特別是現前的社會,幫助你退心的這個緣太多了,叫退緣。自己內裡面有煩惱、有習氣,外面有許許多多的誘惑,怎麼可能不退心!所以今天學佛退心的現象是非常正常。一般群眾不仁不義,變節,俗話說跳槽,這種現象也不能怪他們,也都是正常現象。為什麼?教失掉了,沒人教了,什麼是道,什麼是德,什麼是倫常,什麼是因果,沒人知道。知道一點皮毛不管用,那以章嘉大師的標準是不承認的。你沒有能落實,雖然聽了,沒聽懂。真正聽懂了,哪有不落實的道理!為什麼?他曉得古人說的這個是自己的性德,那怎麼會不奉行?奉行性德,這個人叫自愛,真正愛自己。把自己的性德疏忽了,丟掉了,不自愛。那依中國的標準來說,五倫做到了,五常做到了,四維做到了,八德做到了,這個人叫真正自愛。真正自愛的人是什麼?是聖賢。在佛法裡面講,真正自愛的人是法身菩薩。

 

 

三賢菩薩是勉為所難,他是在學佛,把佛的教誨都照做了,他不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他沒見性。必須見性了,這些性德是從自性自然流出來的,沒有絲毫勉強,這是佛門裡面的佛菩薩。必須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當得起自愛!所以三賢菩薩,果位到了十法界裡面最高的佛的位次,到這個最高的境界,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稱他是相似即佛,他很像,真像佛,佛所說的性德他統統做到了,但是他自己沒有見性,真做到了。這是相似即佛,也是大乘裡面常講的信滿成佛,十信,十信達到圓滿,成佛,天台家講相似即佛。

 

  大乘教裡面往上去,有行滿成佛,有迴向圓滿成佛,有十地圓滿成佛,那是真佛,那個不是假佛,但是還叫分證即佛。分證是什麼?沒圓滿。但是雖沒有圓滿,這些人真正自愛,一點不假,為什麼?見性了。見性為什麼就是真愛?因為愛是性德,見性,性德哪有不流出來的道理?而且是自然的,叫法爾如是,這個法不得已而起的一個名詞。這個法是自性,自性無量功德,慈悲是無量功德裡頭的第一德。中國人講父子有親就是這個德,這個德是天賦的,不是學來的,所有一切的德目都是從這個衍生出來的,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源。說道、說德,意思都相同。道,人生要圓滿自己,這就是一條道路。學佛,想成佛,成佛的這條道路叫做道,我們行這條道路叫做德。真幹,真在這一條路上走。一生當中能圓滿證得,只有淨宗法門,只有這一門當生成就,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

 

  所以是悉令,悉令就沒有一個漏掉的,一切眾生,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賢愚不肖,全都包括在其中,沒有一個漏掉的。能令一切眾生證入無餘涅槃而後已也,就圓滿了。這個無餘涅槃是妙覺果位上說的,連無始無明習氣都沒有了。我們知道,實報土裡頭的這些分證佛他們還有餘,餘什麼?就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盡,他有這個東西存在。無明習氣斷盡了,他就融入常寂光,那叫證得究竟佛果,無上菩提,沒有在他更上的,沒有了,他到頂頭了。用現在科學家的話,回歸自性,現在科學叫零點能量點,回歸零點能量點。但是零點能量點這個概念很模糊,沒有佛講的法性、實相、涅槃那樣活潑生動,令人聽到之後生歡喜心。

 

  從這方方面面我們細心觀察,才知道淨宗法門不可思議,淨宗法門就是自性的核心,法性的中心點,一切萬法都從這裡衍生,一切佛道也從這個地方生起,一切法不離這個核心。我們要求的,就是要求證得這個核心,契入就是證得。擺在我們面前,無量無邊的道路,你走哪一條道路?一生究竟圓滿成佛的道路,就是信願持名。真正認識了,還有時間去說閒話嗎?肯定是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分秒必爭,成佛去。成佛去幹什麼?為度一切眾生,這個心就叫大菩提心,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真正為眾生,自己要先成佛,自己沒有成就,哪有智慧、神通、能力去幫助別人。所以必定是先成就自己,再發心幫助別人。

 

  沒有見性之前,幫助別人,實際上還是在幫助自己,古人所謂的「教學相長」。怎樣提升自己的境界?在教學當中提升。為什麼?教學會發現很多問題,有一部分問題是自己發現的,有一部分是別人發問、別人質疑的時候發現的,真的是教學相長。學生感激老師,老師也同樣感激學生,沒有學生就是沒有緣,沒有緣,有很多東西隱藏在那裡,將發未發,發不出來。學生一問,一懷疑,一舉一動,把我們這個疑情觸發了,智慧生起來了。讀經亦如是,讀經是什麼?聽佛說法,聽祖師大德的議論。這個集註裡頭有非常豐富的資料,我們常看,看到好像沒有什麼意見,看個五十遍、一百遍,這裡發現這兩個字有意思,遍數不夠生不出來,遍數夠了生智慧。我們用小註註在旁邊,字雖然不多,意思深廣無際。

(圖文 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 ~ FB 許麗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y ( 洪秀華 ) 的頭像
    Anny ( 洪秀華 )

    h69966996 ( Anny ) 的部落格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