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慧淨上人法語/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難免有人會懷疑,《觀無量壽經》明明有談九品,而念佛是在下品,怎麼說念佛超越品位階級呢?我約略以四點來解釋說明:

 

第一、「攝機意」。《觀經》說九品,目的是要用這九品來含蓋一切的善惡凡夫,上從大乘極善,下到五逆謗法,都能夠乘佛願力往生;並不是說念佛一定在下品。《觀經》九品跟《大經》三輩的意思差不多,只是開合不同。如果念佛一定在下品,為什麼《大經》上輩、中輩、下輩都說「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呢?既然三輩都說一向專念,那就說明念佛本身是總攝萬機、超越品位、不在品位當中的,三輩九品只是反映眾生本來善惡的機類。

 

第二、「顯勝意」。《觀經》為什麼只在下品說念佛呢?因為[下品]都是造惡之機,一個造殺盜淫妄,或者是犯五逆十惡的極重罪人,他獲救無門、解脫無望,唯有念佛才能救他脫離三惡道,離開六道輪迴,所以就將念佛安置在下品。在下品下生開顯念佛,是在彰顯念佛的功德殊勝廣大,不是說念佛就落在下品下生;反而因為在「下品下生」講念佛,才顯示念佛的功德是超越三福、九品。背後是有這樣的意義,所以說念佛超越品位階級。

 

第三、「抑止意」。念佛⋯⋯本身雖然超越定善散善的品位,但是下品下生這個人是個惡人,惡人念佛雖然同樣往生,但卻說在下品,這就有抑止造惡的意思,要我們行善來念佛。

 

第四、「隨他意」。佛說法有隨他意、隨自意、隨自他意這三種。也就是說,這部《觀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隨順韋提希夫人的請求而說的,韋提希夫人本來就認為往生極樂淨土,定善功德最為殊勝,所以只請釋迦牟尼佛說定善的觀法,而對於稱名念佛沒有放在心上。這也是一般人的心理狀態,認為定善功德最殊勝,散善次之,念佛只不過是口中稱念而已,是最劣的。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就順著韋提希夫人的意思,先講十三種定觀,入定觀想,然後釋迦牟尼佛自己開說三福的散善,最後在下品下生,一切定善散善都救不了的時候,獨獨顯明念佛的超勝與絕對,來引導一切定善與散善的修行人都歸到念佛的法門。

 

【讀後感言】

各位善知識晚安,世人多不知佛意!何以故?從許多的大德、善知識,在解說[淨土三經]之時,不僅以「聖道門」的修行來解說,甚至以凡夫自己的見解來闡述,依文解意,背離佛意,觸目皆是邪說謬論,各位不得不謹慎思惟啊!

 

世人多以著重在「修三福、修定觀[念佛三眜],而輕視[持名念佛];著重在[念佛的功夫],而輕忽了[信願的建立],以致於以「自力心」在念佛,最後達不到預期的「清淨心、功夫成片,乃至一心不亂」,便放棄了念佛!為何會如此呢?追根究底在於錯解了經意,誤解了如來之意!「別解、別行」自然誤入歧途,迷失在迷惑顛倒之中,不得而出;今生錯失了往生的因緣,等待何時再能相遇呢?

 

佛說[淨土三經],正是為了廣大無量無邊的煩惑眾生而說,三賢聖人已經了辦生死了,何用濟為?自然是要救度正沈淪在生死大海之中的悲苦眾生,你我能排除在外嗎?阿彌陀佛若不用簡單而易行的方法來救度我們,煩惑無明的眾生能被救度嗎?因而以一句光明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令一切眾生皆得度,遠離生死苦海,而趣向無上菩提啊!你我豈能不以「慚愧、感恩」的心來念佛嗎?還要說[念佛]也是自力啊!眾生所憑藉的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與你[念佛]所修的功德何干呢?這便是妄心所為,自然與阿彌陀佛不相應啊!

 

各位當知一切善悪凡夫,至心切願,稱念佛名,皆得往生;全憑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而得生,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超越九品;若是疑心念佛,雖得往生,而生在「胎獄、邊地」之中,五百歲不得見佛、聞法!所以你要信心念佛呢?還是疑心念佛啊!

 

至心祈願:十方一切眾生,親見彌陀淨土,信願念佛,同生極樂,成就菩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_/\_ ♫♫ (◕‿-)

 

文章引用自 ~ FB 釋如願 法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