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是《徑中徑又徑》
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四種念佛,唯持名最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出自《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
淨空老和尚開示:「念佛有四種」,第一個持名,就是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別的執著統統放下,只執著名號,這個東西不能放下,那你的執著就對了。執著是離不開六道輪迴的,可是你執著的是阿彌陀佛,六道裡頭沒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所以它跟極樂世界相應,跟這六道裡頭不相應。這個六道裡頭有我執、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痴慢、有五欲六塵,你執著這些東西,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阿彌陀佛知道執著放不下,換一個,換個對象,執著阿彌陀佛、執著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就解脫了,把這個世間忘得乾乾淨淨,要放下,一絲毫都不能夠留戀,一絲毫都不能夠執著,知道什麼都是假的,可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壞了。
你們看到我在此地,住在這邊講經,四面八方的這些道友,我很感激他們,經常不斷送這些禮物給我,吃的、穿的、用的很多。我怎麼樣處理?看都不看它,從來不過問,收藏在哪裡我不知道。我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糟了,就壞了,那它們害死我了;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它害不了我。我看看,點點頭謝謝他,就完了。這些東西,誰歡喜吃就拿去吃,誰用得上就拿去用,好!廣結善緣。太多了,很名貴的補品,像參這一類的,我都不懂、都不認識,不識貨,大概都是不錯的,我讓他們分成小包,看看鄰居,八十歲以上的人都送,廣結善緣!持名念佛比什麼都重要。
第二種,「觀像念佛」。人喜歡佛像,尤其是像造得莊嚴,我們得到這個佛像怎麼辦?給它照相,我用這個辦法,照相洗出很多,大家都供養。原來的這一尊送人,送到博物館去收藏。名貴的東西別放在房子裡頭,為那個操心不值得,看什麼地方合適,可以供養,放到那裡去,自己不要,自己要照片就好了。這觀像念佛。
第三觀想念佛。《觀經》教我們十六種觀法,前面十三種都屬於觀想,觀想是修定,制心一處,後面三種就是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個觀想不包括裡頭,就是觀像跟持名。善導大師把這部經分成兩分,這兩分,一個是定善,一個是散善。前面十三種是修定,制心一處,定善,定是善;後面這三種,裡面有淨業三福,有斷惡修善,這是散善,不是用禪定的心,是用修善的心,人人都能修。修定比較難,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但是修善的這種心來念佛,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
最後的第四種,「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我們做不到,法身菩薩那就是實相念佛。這後頭接著有解釋,四種念佛都有說明。第一種,「持名念佛。即本經所宗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善導大師曰: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善導大師唐朝初年人,相傳他是西方阿彌陀佛應化到中國來的,以比丘的身分出現在世間。很多人相信這個傳說是真的,特別在日本,日本許許多多淨土宗的寺廟叫善導寺。你看到善導寺,這決定是淨土宗,善導大師。意思也好,用什麼善導?一句名號,但念阿彌陀佛。這條路是近路,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就是持名念佛。
「餘門修行名豎出三界」,餘門,念佛法門以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豎出。他們的方法像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慢慢向上提升,要很長的時間。這個橫出?不用這個方法,就從人道直接到極樂世界去了,不要通過這些關口,這一出去就是的,所以叫橫超,橫出三界。「如蟲生竹中,豎出則難,故稱難行道」。這是比喻,有個小蟲長在竹子裡面,竹子是一節一節的,牠要想離開這個竹子出去,牠往上爬,好多節,每一節都要咬破鑽出去。你看多辛苦,那叫豎出。橫出,牠不從上面,牠從旁邊,旁邊咬一個洞,出去了,牠目的就達到,這就快!古人常用這個比喻。「但念佛如蟲橫出竹中,易於透脫,是橫出三界,稱易行道。喻為徑路」,豎出遙遠,通過關口太多,橫出就容易,只有一道關口,而且這一道關口很容易透過,不困難。
「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這個法門確實方便,沒有比這個更方便了;直捷,也沒有一個法門像這樣的直捷,直通阿彌陀佛,直通極樂世界。這個方便善巧,法門善巧、穩當、快速,而且成就比一切法門都高,生到極樂世界就成阿惟越致菩薩,找不到的,到哪裡去找這種法門?古人有比喻說,大乘教裡面,禪是捷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叫近路。淨宗是近路裡面的近路,比禪還要穩當,還要快速,成功比禪還高,所以叫徑中之徑。念佛法門有四種念佛,這四種念佛比較起來,持名又是個近路,所以古人有個小冊子叫《徑中徑又徑》,就是指的持名,這最快的,沒有比這更快的。禪是徑路,淨土是徑中之徑,持名念佛是近路裡頭又是一個近路。(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 ~ FB 許麗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