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323_278330055664974_878399617_n  

  

                一切法不離自心

 

                                   (淨空法師) 

 

【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尙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

 

淨空老和尚開示:【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這個話說得好。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真誠到極處。聖學跟一般學術不一樣,用一般學術這個概念來學聖學,聖學變質了,變成世間一般的學術⋯⋯,變成玄學。玄在哪裡?只是空談,沒有實際的作用,這個就有流弊。我告訴倫敦幾個學校的同學,他們的中文系,儒學、道學、佛學,我把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外國人的讀法是從左面到右面,我寫了儒釋道,儒學、佛學、道學,我說你們是學的這些東西,大家點頭。我說我跟你們學的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我是從這邊念到這邊,這是中國人念法,從這邊念的是學道、學佛、學儒。

 

  這一顛倒,味道就變了,儒學、佛學、道學是變成學術,變成哲學,在課堂裡面談談,聊聊天,談談空話。如果學佛、學儒、學道,那是生活,學儒要學得跟孔孟一樣,真學會了,不是書本,書本不重要。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真學會了,學道要學得跟老莊一樣,那就不是搞儒學、佛學,真學會了。思想是孔孟的思想,言語是孔孟的言語,行為是孔孟的行為,你就成聖人、成賢人,這你學會了。學佛,你真的成了釋迦牟尼佛、成了菩薩,就是你證得了果位。你要搞儒學、佛學、道學,你一樣都拿不到。可以在學校裡拿個博士、碩士,這個可以拿到,在生活上你沒有變化,孔孟之樂你沒有,佛的法喜充滿你沒有,這就不一樣!所以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佛說得好,你看「人能以至心求道,精進不已,必皆得果」。必定,皆是大家都得到,沒有例外,什麼人都可以學,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懂,說其笨無比,什麼都不會,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會。這一句阿彌陀佛他真正念到底,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將來往生上上品往生。你能相信嗎?它是事實,朝朝代代很多地方我們親自看到。這些念佛人叫真念佛人,他們是真正彌陀弟子,不是假的。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確實做到了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他就一句佛號。對待人就是笑咪咪的,你罵他,他都對你笑,你怎麼去侮辱他,他對你都是那笑面孔。他也不會反抗,也不會批評,完全接受,用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一副滿心歡喜的面孔對待你。那是什麼?那就是活佛出世,真得受用,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他每天的生活快樂無比。

 

  所以下下根跟上上根,在淨宗裡劃平等的等號,上上根往生能達到的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下下根往生也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我們要學,我們不學就錯了!那他們真正的是什麼根性?真正是下根,給我們表演的是上上法。他不能講經,他不能教學,他表這種法,讓我們看到之後增長信心,幫助我們堅固信心,功德無量無邊。這就是古人講的愚不可及,比不上他,我們的修行要向他看齊,念念不忘。

 

  『會』這個字,義寂大師說「皆也」。「憬興云:亦必也」。『剋果』,剋這個意思,是以自己的力量取勝,「簡體作克,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這就是以武力致勝,有這個意思,此地是以比喻。「又有何願,不能求得」,我們努力,精進不止,就能夠得到,「會當剋果」,剋是當作得到講。

 

  「彭紹升居士」,就是彭際清,清朝乾隆年間人,黃念祖老居士說,用現在的話說,他是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他父親是國防部長,所以這是個貴族出身的。人非常聰明,應該是不滿二十歲考中進士。進士在那個時代是最高的學位,好像現在的博士學位,第二個學位是舉人第三個學位是秀才。他考中進士,一生沒做官,家裡環境好,他學佛,成為佛門的一個大善知識,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無量壽經起信論》他作的,下面這個話就是他說的話。「法藏云: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彭際清說得很好。無上正覺就是無上菩提,一切願王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從這個地方出生的。四十八願的根本是從智慧、慈悲裡頭生的,真實智慧、無量的慈悲、圓滿的性德,是從這個裡頭流出來的。阿彌陀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向他學習,發心、修行、證果、弘法利生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願從這生的,淨土也從這兒生的。你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這句話意思很深,確確實實是一時具足,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再往下看,「所以者何」?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全宇宙,用佛法的名詞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沒有離開自心。自心是萬法的本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論,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哪裡來的。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那個報告雖然很簡單,但是很完整,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心所生、所現,而且是什麼?一時具足。這個一時,我們一般人不懂,這個一時是一念。一念的時間多長?我們看到彌勒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換算到現在,現在我們用秒為單位,那是幾多秒?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時,那叫一念,我們沒辦法想像。也就是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其中的一念。一念具足,念念具足,雖然念念具足,每一個念頭的具足都不一樣,決定不可能有兩個念頭具足是相同的,我們講大同小異,千變萬化。

 

  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那是賢首大師的一篇論文,或讀《華嚴經》的論文,或者是修《華嚴經》的論文。這篇論文非常有價值,那麼大的一部經,他用那麼簡單的東西,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半段講宇宙之間一切法怎麼來的,後面三段,用什麼方法去證得。宇宙從哪裡來的?佛法裡頭不是說有個神造的,佛沒有這個說法,佛的說法是自己心,不離自心,一念變現出來的。這一念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為什麼?如果有理由、有原因,它是真的;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告訴你是假的不是真的,它真沒有原因,真沒有理由。科學家觀測到這個境界,也說念頭的緣起是沒有理由的,突然起來的,立刻就沒有了他們說這個話,佛在《楞嚴經》上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被科學家證明了。但是要知道,那個當處、隨處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無法想像。

 

  這種變化就在眼前,我們的六根都緣不到,眼看不見。為什麼看不見?我舉了個例子,這是電影片,這是從前動畫的這種電影,都是幻燈片。放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也就是說,每一張它在銀幕上停留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個好懂。我們看到是連續的相,很多是重疊的,我們看見是這個。如果我們把二十四張,只留一張,二十三張全抹黑,我們看銀幕,一秒鐘二十四張這個速度在放,你在銀幕上看到什麼?只有一張,沒有第二個相續的,是看到了,看到什麼?有一道光閃了一下,就沒有了,就看到這個現象。光裡頭什麼?沒看清楚它就沒有了,才二十四分之一秒。如果把它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我面前,確實沒看見。把它速度減緩,減到二十四分之一秒,看到一道光,光裡頭有宇宙,沒看見。所以,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在我們眼前,從來沒停過,這佛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我們才有了個概念。《金剛經》上這句話幾十年不懂,什麼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量力子學家證明這個事情,我們的概念才清楚,才知道這是真相,在《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是這樣的。

 

  所以,確確實實佛說般若不容易,在那個時候沒有科學工具給大家證明,怎麼能接受?《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大般若經》最長,六百卷,講什麼?實際就講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你還不放下嗎?放下就成佛了。無論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不可得,全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種頻率所產生的幻相。離開這個頻率,三種現象不可得,就沒有了,物質沒有了,念頭沒有了,自然現象也沒有了。現出來的是什麼?現出來就是自性,不生不滅,那叫自性,那叫真心,在佛法也叫法身,什麼都沒有。佛法叫真空,真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它不現出來。這是佛家講的隱現,有緣它就現出來,沒有緣它不現,不現叫隱,現叫有。所以說空叫真空有叫妙有真空不空,它能現相妙有非有,雖現相,了不可得。

 

  他講實相,真相。佛知道真相,所以佛給我們表演的,完全放下,圓滿的放下,究竟的放下,這叫什麼?隨順自性,隨順實相,這也就是隨緣的真義隨緣而不攀緣,不攀緣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能成就度眾生圓滿的事業。無論顯現什麼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說什麼法自自然然就流出來,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佛說佛無有法可說誰要說佛說法謗佛。孔子在《論語》裡頭說過兩句話,說他求學的態度、學習的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換句話說,孔子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他所學的、他所作的、他所教的、他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信而好古學聖賢要有孔子這種心態,要有釋迦牟尼佛的心態。釋迦牟尼佛也是的,我是在《四十華嚴》經題裡面看到,清涼大師說的,我們相信大師有根據,根據我沒看到,我只聽他說的。他說世尊曾經說過,他沒有說過經典一字一句,他所說的全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經上多加一個字,比孔老夫子說的那個還謹嚴。孔老夫子只說述而不作,佛是述而不作,沒有在古人上多加一個字,這麼嚴格,信而好古。

 

  這些話我們搞了六十年才真正相信,不懷疑了,真難信。為什麼?明心見性了,古佛明心見性,他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所說的都是一樣的,看到的是一樣,接觸到都是一樣。所以講完全是一樣的,一點都不假,他說的是真話。換句話說,只有佛才講真話,菩薩說話都靠不住。為什麼?到佛的時候是圓滿大覺,統統都是在自性裡流出來的純真無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真正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遇到佛聽不懂,我們也幸虧佛菩薩保佑,壽命延長了。我很多同修都知道,我的壽命四十五歲,延長了四十年。如果四十五歲死了,真的是迷惑顛倒,雖然念佛往生,佛的這些真正這些話,所體會到似是而非。我今天講出來給你們聽,你們聽到也是似是而非,為什麼?沒入境界。為什麼沒入境界?你沒有放下,你放下才能入境界,不放下是永遠不能入進去。我這個放下是章嘉大師教的,我感恩他。我問他,怎樣才能讓我們快速入佛境界?他給我講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白了,我們搞了六十年才明白,才明白什麼叫一時、什麼叫一念。不那麼簡單,佛的語太深,真的不是假的。

 

  真正明白了就得要放下,不放下還是不明白,這是章嘉大師給我的標準。你說你明白了,做到沒有?沒做到,假的,不是真明白。章嘉大師給我這個標準,所以我常常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這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不夠,那要好好再勇猛精進,不能自以為足。多少人自以為足,聽經聽個一遍、二遍,這我聽過、我學過了,他就不肯再學。那你真聰明,古人跟你比,給你提草鞋也不夠格,古人要讀書千遍,還未必自見,你怎麼一遍、二遍就行了?這是今人比不上古人之處,古人謙虛,古人知道自己不足,要勇猛精進。現在人得少為足,得一點點就滿足了,所以他不能再向上提升。對世間一切法要知足,對出世經教要不知足,你才能精進。真的,不斷放下,放得乾乾淨淨,這心胸好自在、好舒暢,不入這個境界,人家講聽不懂,真的是自在,真的是舒暢。身沒有苦樂,苦不好,樂也未必好,都不要才好,心沒有憂喜,統統捨乾淨,統統歸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終極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切法不離自心

 

(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 ~ FB 許麗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 一切法不離自心
    全站熱搜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