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十念必生願。
(淨空法師)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十念必生願。)
淨空老和尚開示:「《金光明經文句》曰: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至心信樂,確實不容易,要是依經上所說的,只有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夠做到,實際情形亦如此。菩提心不發則已,真正發菩提心,這個人的地位就達到圓教初住。圓教初住是發心住,而實際上他的境界跟明心見性的境界是相同的。明心見性就是見到真心,真誠心,所以這個境界不是一般境界。我們一般講發菩提心,心是發了,一轉眼,心就退掉,可見得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誠心永恆不變,這是真心。進進退退的這是妄心,這是什麼?生滅心。真誠是不生滅心。發出來是什麼樣子?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想得清楚,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真心。有體、有用,體是真誠清淨到極處,用是六根聰利,六根聰明,利是利鈍之利。也就是見聞覺知比普通人靈敏太多了,一般人比不上。不但一般人比不上,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比不上。真誠太可貴!我們既然學佛了,希望這一生能往生淨土,那不用真心不行,要用真心念佛,要用真心相信淨土、相信有阿彌陀佛,用真心求願往生,用真心念這一句佛號,與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決定感應道交。
《金光明經文句》說得好,「徹到心源」,心源才是真心。要練,事事都用真心。也許有人說,在現前這個社會,用真心的人吃虧。別人用妄心騙我們,我們用真心待人,不是吃虧了嗎?這個虧願不願意吃?願意。吃虧,小事,吃虧時間短,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世上,也不過幾十年而已,這幾十年時間短,跟無量壽比差太遠了。用真心,最後我們能夠到極樂世界;如果不肯用真心,最後到不了極樂世界,那個損失就太大!這個帳要會算,要算得很清楚。眼前虧,可以,沒有關係,無所謂。終極的目標,往生極樂親近彌陀,這個利益太大了。所以念佛人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也不怕受騙,各人因果各人承當,我們決定不可以欺騙別人。記住,用欺騙別人這種心,念佛不靈,不能往生。因為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六十年前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三、五個,比例很少。在中國古代,念老註解裡頭引用不少,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什麼原因?用真心,念佛的人都能用真心,沒有絲毫虛偽,所以萬修萬人去。現在人用妄心,用成習慣了,用真心不習慣,用妄心很習慣。六十年前,一萬個人能有三、五個往生,那現在過了六十年,有同修告訴我,現在的社會一年不如一年,六十年後的今天,大概一萬個念佛人,能往生的只有一、二個。這些是真話。我們要做一萬人當中的一、二個,就是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別人欺騙我,也不怕別人陷害我,老老實實,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我們決定得到好處。
「盡心實際,故云至心」。「徹者,徹底。到者,達到,即遊子到家之到」。古時候,前面跟諸位有提過,讀書的人,他們的職業,一種專心研究學問,知足常樂,家裡面有幾畝田地能維持生活。這些人不求聞達於諸侯,也就是他不願意做官,找清淨地方去隱居,過大自然的生活。那是一種享受,清淨之樂,很多。我們在《二十五史》裡面看到《隱逸傳》,就是這些人。這些人實在講,書念得很好,有學問、有道德,也挺能幹的,為什麼不做官,不為大眾去服務?而且奇怪,寫歷史的人還給他寫傳,為什麼?年輕的時候想不通,心裡想的,我如果寫歷史,我絕對不寫他們,他們對社會沒貢獻。以後慢慢成年了、成熟了,才知道,這些人對社會是有最大的貢獻。他貢獻什麼?用自己身表演出來給我們看,於世無求,於人無爭。他不是沒有能力爭,他有能力,他有本事,不爭、不求,這社會才能安定。所以歷史給他寫傳,有道理。這種人真正叫高人,有很多進入佛門、進入道觀,學佛學道去了;沒有學佛學道的,就隱居不出來。所以這是社會安定的根源,告訴人,人生在世,何必去爭、何必去求?生活能過得去,多麼快樂,享受大自然。這些人往往文武全才,每天享受的是高山大川、琴棋書畫,他過這種生活。有很多作品留傳給後世,這些作品那都是國寶。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這些國寶都不常見的,現在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現在能做出複製品,複製品跟原本幾乎沒有差別,那複製品的價格就很便宜,欣賞的人也多了,收藏的人也多了,所謂收藏家。還是用複製品展出來的好,複製品價格很低,不怕竊盜,讓我們多看看,逐漸體會到古人的生活文化、飲食文化。從這能看到,看到太平盛世,看到幸福美滿。人如果一競爭,社會就亂了。要知道,競爭得的東西很少,命裡沒有,爭也爭不到。縱然爭到,良心不安,而且患得患失,帶給自己的是煩惱,哪有古人那種閒情逸致、大自然的情趣?這是現在人很難體會到的。佛教經典裡面,關於這些描寫得很多,一般經典裡面都能看到。古時候,退休之後回到老家,老家負責養老、負責育幼、負責教學。家,有自己家的事業,事業是家庭經濟的來源,生活豐足,照顧鄰里鄉黨,社會安定和諧,人與人之間懂得謙虛、恭敬。
「心源者,自心之本源」,這就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的心源,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迷失了真心變成妄心,阿賴耶覺悟了就回到心源。自心之本源就是真如自性。「盡者,窮盡。實際者,即本經中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本性,也就是心源。「信樂者,信順所聞之法」,所以這個信裡面要有順,跟孝字意思相同,孝下頭要有順,不順就不孝。你說你信了,信了不順,這個信是假的。順是什麼?順是依教奉行。我們學佛,學淨土法門,如果真信了,一定發願,一定求生,一定依照經典的教誨,發菩提心,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叫真信。信了之後,菩提心沒發出來,願心不切;有願,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事物放不下,這不順。信順這順裡頭就教你放下萬緣,一向專念,這才叫順。真正能順著這個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那叫萬修萬人去。
這裡講不但要順,而且喜歡。這是真的,為什麼?這裡頭有法樂,佛教裡常講的法喜,法喜充滿。你愈是真修,愈快樂,愈歡喜。學佛沒得到法喜,很多,什麼原因?深度不夠。那要怎麼辦?深入。一遍不可以,一遍怎麼能得到法喜?上上根人,有,太少了,一般普通根性的人不行。我在年輕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感到年歲太大了,見聞,一般講多,實際上是雜亂,妄念多,雜念多。看東西一遍、二遍,那個時候是有很好的記憶力,還是感覺不行,所以重要的經典文字,我給自己定的是三十遍。那個時候朱鏡宙老居士送一本《了凡四訓》給我,我記得我好像是在兩個月時間看了三十遍。《了凡四訓》分量不太多,兩天就看一遍,連續看三十遍才得受用,真正被它感動了,認真檢點自己,很多過失,求改過自新。造的那些惡業,那都要受惡報的,最重的惡業,殺生。抗戰期間,我失學三年,幹什麼?打獵去了。打獵就是天天殺生,打了三年。年輕不懂事,不知道因果可怕,學了《了凡四訓》之後才知道。所以,我學佛不到半年就吃長素,什麼原因?懺悔,不吃眾生肉。有一點點多餘的錢,我去放生、布施醫藥。這是真正懺悔,不敢再傷害人了。
所以信樂,信心歡喜。「又至者,真也,誠也,實也」,這個至有這三個意思。所以它這些字可以能夠連起來的,至真,也可以真誠、誠實,統統可以連起來的。「心者,種也,實也」,心是種子、是真實。信是真,真信、實信、誠信,信裡面還有檢驗的意思,還有滿足的意思,有忠的意思。忠是起心動念不偏不邪,這叫忠,人沒有邪念、沒有偏見。樂這個字有欲,這個字在此地是念「要」,念去聲,意思是愛好,我們愛好佛法,愛樂,所以它有欲、有願、有愛的意思在裡面,願欲愛悅之心。這個後頭還有,「悅也,歡也,喜也,賀也,慶也。故至心即是真實誠滿之心、願欲愛悅之心、歡喜慶幸之心,以如是心而信之樂之,故謂至心信樂。」你看,至心信樂裡頭真正是一團歡喜,充滿喜悅,充滿智慧,這就是法喜充滿。我們對於這一部《無量壽經》、對於念佛法門,正修、助修。助修是外緣,我們淨宗所提到的五個科目,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屬於助修,信願持名這是正修,正助雙修,法喜充滿。所以,你身心健康,喜樂無比。諺語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個人最重要的,一天到晚要歡歡喜喜。歡喜從哪裡來?歡喜從佛法裡頭來,從古聖先賢教誨裡頭來,你得到真正的利益了。這個利益就是滿心的歡喜,對於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不惑,故謂至心信樂。念老這一句解釋得這麼多,解釋裡頭每個字、每一句意味無窮。
(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 ~ FB 許麗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