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得到好兒孫
摘自:明倫月刊,作者:甘煌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聽傻女婿拜年的故事了,傻女婿的憨厚,他妻子的賢慧,還有他所鬧的笑話,總是膾炙人口,百聽不厭。其中有一則笑話是這樣的:
傻女婿結婚一年後,便生了一個白白胖胖,非常可愛的娃娃,每當太太在為孩子洗澡時,孩子總是又哭又叫的,有一次傻女婿就自告奮勇的要為孩子洗澡,於是他就把孩子放進洗澡盆裏,洗了好一陣子後,便很得意的對太太說:「太太!妳怎麼那麼笨,每次為孩子洗澡,他總是又哭又叫的,妳看我為他洗澡時,他多麼乖,一動也不動!」他太太好奇的問:「那麼他現在在做什麼?」傻女婿說:「他睡著了!」等太太過來一看,原來他的兒子已經被燙死了!
雖然這是一則笑話,但是卻讓我們聯想起:初生嬰孩的脆弱,以及為人父母養兒育女的辛苦和困難。
天下父母心,每一個父母無不愛自己的子女,將子女照顧得無微不至,從小到大不知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精力。希望子女長大以後,都能頂天立地、成龍成鳳,但是有多少子女能滿足父母的願望呢?又有多少父母能有大福氣得到好兒孫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得到好兒孫」吧!
要得到好兒孫就要做到兩點:
第一就是要積德: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可知積善以傳子孫,實在是為子孫們深謀遠慮。書經上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行善的人上天必降各種福德給他們,做惡的人上天也必降各種災禍給他們。這是有其因必有其果啊!因此要有好兒孫,就要好好積德。
世間上多少父母,夙興夜寐,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不辭辛勞的經營、奔波,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賺錢?他們總是說:「一切都是為了子孫呀!還不是想多賺一點錢,好讓子孫們生活更舒適些!」但是,我們仔細想想:一生的辛勞換得萬貫家財,統統傳給子孫,子孫就能因此生活得舒適、愉快嗎?我想未必,非但不能,或許更會因此而帶來許多的災禍。古人說:「富者,眾人之怨也」,子孫如天賦賢能而多財產,就會磨損他們的志向,最後必自招敗亡;如果子孫愚笨而多財產,必然會更加的淫蕩而終至傾家喪身。由此可見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啊!
在晉朝有一個叫何曾的人,官拜太傅,性情卻非常的豪華奢侈,日食萬錢,山珍海味排滿餐桌,還說沒胃口,沒下筷子的地方,他死了以後子孫們繼承他的財產,卻更加的奢侈驕縱,傳到他的曾孫便被人殺死,最後終於全家覆亡。
宋真宗時寇準為宰相,當時契丹入寇,寇準就勸皇帝親征,終於阻止了敵人的入侵,訂了澶淵之盟而回國,因為他的功勞很大,皇帝就封他為萊國公。寇準年少得志,生性卻非常的奢華,家中從不點油燈,縱使是廚房、廁所也都要燃巨大的蠟燭,可以說豪侈冠一時了;但是他的功業大,當時的人不敢批評他。然而他死後,子孫們卻早日習慣這種奢侈的家風,非但不改,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到最後也多窮困敗亡。
反觀宋朝范仲淹,年幼喪父,侍奉母親非常孝順。勤苦讀書時,就以天下為己任,他常說:「讀書人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曾經問一個相命的相士說:他長大後能不能做宰相?又問能不能做名醫?相士很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前後兩個問題相差這麼遠?」他說:「因為只有宰相和名醫,才可以救人!」相士感歎的說:「你如此的有仁心,是真宰相啊!」果然范仲淹日後就做了宰相,范仲淹從政以後更忠心於國事,每次感慨論天下事,總是奮不顧身。當時士大夫多能因此而矯正風俗、崇尚節儉,一時蔚為風氣,他雖然貴為宰相,自己和妻兒的衣食卻非常的節儉,對人則樂善好施,曾捐出良田千畝,稱為義田,以養活同族的人。所到之處都能為民興利,他並且篤信佛法,廣建佛寺、崇興三寶。范仲淹如此的忠於國、孝於親,善待百姓,猶如民之父母,像這樣的善行,真是功德無量了!因此他四個兒子個個都能秉持這種仁厚的家風,個個也都做官顯貴,次子純仁更做到宰相的高位,世代家道都很興隆。
由上面所說的例子可知積德以遺子孫,必然後福無量;積財以遺子孫必會禍害無窮。況且世間的財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了錢財,水能漂沒,火能燒毀,盜賊能搶奪,不肖的兒孫能消敗,因此有智慧的人,當趁有權在手,有錢可施捨的時候,廣作利人利物的功德,使每個金錢都能發揮它最大的功用。最後必能獲福無量,得到出人頭地的好子孫。
要求得好子孫除了積德以外,第二就是要善教。善教就是要善於教導子女。
教導子女首重在胎幼教育,縱使天縱的聖王尚且須賢父、賢母來教育以成就他們的道德,更何況一般的凡夫俗子呢?周朝開國的聖王─周文王、周武王,他們之所以能成就聖德,實在是源於他們的母親─太任、太姒胎幼教育的成功,當太任肚子裏懷有文王的時候,便眼睛不看惡色,耳朵不聽淫聲,嘴上不出狂傲的語言,因此能以胎教而生文王,後代之所以稱婦女篇「太太」就是要天下的婦女們見賢思齊,學習太任、太姒的賢德啊!
除了胎教以外,幼時的教育更是重要,因為童蒙時期可塑性很大,染黑就終生變黑,染白就終生變白,如果幼兒的教育有了偏差,到了長大才要矯正,就如同模子已經塑成形了,再要改變它就很難了!因此古代孟母的三遷,竇燕山的教子有方,都是從小就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才使得子女有所成就啊!
現代工商業發達,物質生活競爭激烈,為了家庭經濟,許多母親不得不走出廚房、踏入社會。職業婦女的普遍,孩子們的教育便發生了嚴重的問題,因此產生了許多所謂的「鑰匙兒」,孩子們放學以後見不到父母,於是在外遊蕩,往往就因此學壞;有的則從小交給褓姆、托兒所看顧,父母親為了彌補內心的歉疚,對孩子過分的溺愛縱容,從小就養成他們驕慢不恭的態度,這便是目前幼兒教育的一大問題了!
既然要注重幼兒教育,但是我們又應該如何教呢?我們認為教育子女,一定要從根本上著手。所謂的「根本」就是倫常道德的教育,也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教育。論語上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又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如果我們能以孝弟來教育子女,非但把握了教育子女的根本,甚至也是治國的根本呢!
古代孔子聖人對他的兒子孔鯉的「趨庭之教」,孔子要他的兒子學詩、學禮是從根本上著手,岳母教岳飛「精忠報國」,也是從根本上著手。先總統 蔣公的母親王太夫人,對先總統 蔣公教忠教孝更是從根本上著手!因此他們長大成人後才能有如此卓越的表現。現在社會上青年們之所以作奸犯科、為非作亂,日益增加,是否是我們忽略了孩子們的胎幼教育,而教育子女又未從根本上著手的緣故呢?
人人都想求得好子孫,但是種下什麼原因,才會得到什麼結果,因此我們就要努力的行善積德,好好的善教子女,才能養育出好子女。如今求得好子孫,非但是個人之福,而且也是國家之福,生個壞子孫,非但是個人之禍,甚且是國家之禍了,為了個人也為了我們的國家民族,但願我們每一個為人父母、師長的,要能積德,善教,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後代個個都能明禮知義、頂天立地、成龍成鳳,那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福氣,我們國家的前途啊!
(錄自本社明倫之聲人生漫談節目廣播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