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危急時,應念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
問:請問危急時,應念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二者有何不同?
答:在危急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是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面教導我們的。因為你在急難的時候,不一定是你壽命到了,所以你念觀世音菩薩能化解災難,道理在此地。如果你是一個學佛的人,是個念佛的人,你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急難來的時候也念阿彌陀佛,行,你不需要改變。如果壽命沒有到,災難一樣化解,如果到的時候就往生,這兩種不同地方在此地。(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十 2007/6/22)
問:弟子平時念阿彌陀佛聖號,而在幾次惡夢中,或車禍前脫口而出的卻是觀世音菩薩,或是地藏菩薩聖號而脫險。請問萬一我車禍真正死了,這樣能往生西方嗎?
答:能不能往生關鍵不在阿彌陀佛,或是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不在這些,在你的願力。你看《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前面是上輩、中輩、下輩,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可是後面一段那是讀誦一般大乘的,不是修淨土的,是念其他佛菩薩名號,修學其他法門,但是能把自己修學功德回向往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你就曉得淨宗法門廣大。阿彌陀佛告訴我們,絕對不是只有念阿彌陀佛才能往生,念觀音菩薩、念地藏菩薩,甚至於念藥師如來,無論念哪個佛菩薩,發願往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從這個地方你也能體會到,我們做人要有這個態度,心量要大,只要方向、目標相同,用的方法不一樣沒有關系,在這個地方要向阿彌陀佛學習。(之七十三 2007/7/20)
問:弟子在身受病痛的時候,能同感眾生受苦,也是這般難忍,當下生起願眾生遠離一切痛苦的心念,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自身病痛也就消除了。又遇難恐怖的時候,及時能提起正念,了知自性不曾被絲毫沾染境自轉而心安了。請問師父,在無痛無事時,是否仍以此大悲清淨心來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回向全球苦難眾生?
答:你問得很好,實際上非常需要,現在全世界到處都有災難的報導。我們在大概一、二個星期之前,在網路、在衛星電視,我寫了一篇短文,勸告我們在電視機跟網路前面一同學佛的同學、道友們,在每天自己功課完畢的時候,念一千聲觀世音菩薩聖號。這不是我提倡的,是印光法師提倡的。這一千聲觀世音菩薩佛號,回向全球災難的眾生,這個做法對自己有好處,對化解災難會產生效果,希望我們一起來做。所以你平時多念觀世音菩薩給一切罹難的眾生回向,是好事情。(之七十四 2007/7/27)
問:請問老法師,為何要普勸全球淨宗同學救護地球,持念觀音聖號,不是專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講到,“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是否對持念阿彌陀佛信心不堅定的人而說的?
答:你是淨宗老同修,你知道得很多,你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回向就行了,不必改念觀世音菩薩。可是這個世界上學佛的人不到十億,全世界一般估計,大概只有五、六億人,佛教徒。佛教徒裡面真正修淨宗念阿彌陀佛的,我們在想像當中可能只有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全世界念佛人只有五、六千萬。現在世界有災難,不學佛的人多,不學佛的人你跟他講阿彌陀佛,他不相信,你跟他講慈悲、講愛心他點頭。所以佛教我們能念觀世音菩薩,能推動這樣一個慈悲的運動、愛心的運動,就能夠拯救世界,這是大慈大悲,這是真實智慧。人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看這個世界毀滅。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到毀滅的邊緣了,快到盡頭了,如果我們還有這麼多疑問,我們感到很悲哀。世界真的還有沒有救?多少人提出這個問題,不學佛的人、不相信宗教的人,他會感歎,這個世界還能不能有安定和平?這是全世界人的音聲。你聽到了,你有什麼感覺?所以佛法不是容易,能信、能解談何容易,真正能信能解的人,哪裡會有問題提出來?淨宗佛祖常說,這句佛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提出這個問題來懷疑、夾雜、間斷。有沒有真正修行人?有,真正修行人在山上,他們沒有問題。為什麼?他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自行化他,這句佛號念好了,自然回向法界眾生,自然利益無量的眾生。(之八十九 2008/2/29)
問:《無量壽經》第二十八章,“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是經文)請問如發生車禍的一剎那,或地震被困的關鍵時刻,應念阿彌陀佛,還是念觀世音菩薩?
答:這個時候是緊急關頭,沒有長時間思考,遇到這個樣狀況的情形,沒有第二個念頭,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絕對正確的。因為這緊急關頭,車禍你看到的時候車撞過來,決定不能避免,這一撞,人命就沒有了,觀音菩薩也救不了你了。這個大地震現前的時候,這是頃刻的災難,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沒有疑惑。如果你還有福報,你還能夠幸免,念阿彌陀佛也是非常殊勝。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觀音菩薩的老師,所以要堅定信心。但是在防止災難、預防災難的時候,是為大眾、為社會、為廣大群眾,念觀世音菩薩;為自己,我自己是求生淨土。這個為自、為人要分開,為別人,念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自己念阿彌陀佛,要早一天生極樂世界親近彌陀,這就對了。(之九十一 2008/3/21)
文章引用自 阿彌陀佛學佛社區 http://is.gd/jPNR4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