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0790_321406198024026_854397825957478765_n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

         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淨空法師

 

 

淨空老和尚開示:「前引《圓覺》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與今不失律儀互相照映,正顯中道、理事無礙、圓解圓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與淫怒痴平等平等,仍嚴持淨戒,不失律儀。」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前面說的是理,理都歸到空寂,都歸到零,但是事,事還是要真修,還是要非常認真的去做,不能夠馬虎隨便。了知,嚴持淨戒,不失律儀,這重要的兩句話。我們再往下面看,「雖嚴持律儀,軌範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無取捨,更無愛憎。不見己是,不道人非。這是真正持戒人的心態,用什麼心持戒,用什麼態度持戒,這就重要了。

 

 

所以,「如是持戒,是真持戒」。菩薩持戒,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為我們示現的持戒,跟這所說的完全相同。「如是修行,是普賢行」。佛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普賢行才是真正修行,真行,完全與自性相應的行為,這叫普賢行。「如是知見,方契中道」。這叫大乘中道的知見。「若人稍聞平等之意,便謬斥持戒為著相,誹謗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讚毀他,侈談他人過失。是皆以病為藥者也。」這兩種人我們見過很多,戒律是持得不錯,很像樣子,但是喜歡批評,輕慢那些沒有持戒的人,這個持戒是錯誤的。他為什麼持戒?他為名聞利養持戒,他為我慢持戒,認為我持戒高人一等,別人不如我。所以他用的心態是貪瞋痴慢疑,用這個東西持戒,不但沒有功德,他還有罪過,這是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無論在家出家,這段經文都要多念幾遍,要記在心裡。上面三段是法藏大士嚴淨自心的德行,阿彌陀佛他是怎麼個修行法,以他修行殊勝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下面是成就眾生的德行,不但自己修,還要成就眾生。

 

「成就眾生」,這裡分兩科,第一科,「現生成就」。現生成就也分兩科,第一科是「無住生心」。無住生心也有兩段,第一段,「一切無著」;一切無著之後,以六度化眾。佛法之所以殊勝,佛法之所以無比,簡單的說,完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怎麼說自然?沒有絲毫起心動念,沒有絲毫分別執著,這樣流露出來的。宗門所謂「我本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人只要到無心,那是什麼心?起心動念的心、分別心、執著心,起心動念是十法界的佛心,分別是十法界裡面菩薩心,執著是六道輪迴心;所以不執著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不分別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回歸自性。所以不能用凡夫的心,這個人就成佛。六道凡夫跟十法界的眾生,完全是錯用了心,自己不知道,無法脫離六道、十法界。佛菩薩的心,用我們凡夫的話來說,就是老實,本本分分,沒有自我,沒有貪瞋痴欲,欲是欲望。



  學佛之後就認真學習,聽話,佛在經上怎麼說,要把佛的話聽懂。佛的話含義很深,所以經的文字義趣是無窮的。程度淺,淺的義趣,你懂得淺;你程度深,深的義趣發現了。深到什麼程度?沒有底。所以一部經帶給你一生的興趣,你每天去讀它,每天都讀出味道出來,這叫法味,也叫做法喜。佛經上常講,法味無窮,法喜充滿。人每天生活在歡歡喜喜當中,這叫幸福。不是說有錢、有地位、有勢力叫幸福,不是的。快樂人生叫幸福。對於一切事物了解、明白,不迷惑,對於一切諸法無所求為什麼不求?因為一切萬法不是真的。佛經如是說,近代量子力學家亦如是說。他們的實驗結果,把佛經上的話都證明了。

 

 

  二千五百年前,或者中國記載說三千年前,佛所講的這些經,近代科學家把它證明了,與科學的發現相同,讓科學家非常驚訝。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發明這些科學儀器,他怎麼會看得到?沒有顯微鏡,佛菩薩能看到細菌,沒有現在高科技的這些觀測工具,佛菩薩能夠看見原子、電子,現在所謂的中微子,或者是微中子,都可以說。微中子的體積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糾纏在一起,等於一個電子,繞著原子核轉的電子,這都是我們無法看見的。現在科學這些觀察工具日新月異,把佛經上所說的證明了。「相由心生」、「色由心生」,現在科學家知道了,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生的,這就是相由心生。物質,佛法用相代表,用色做代表。所以提出最新的這個口號,「以心控物」,用我們的意念可以控制物質。佛法講「境隨心轉」,外面的物質環境是隨著我們念頭在轉的,我們念頭善,環境就善,念頭不善,環境就不善。佛說了幾千年,相信的人有福,為什麼?他得到受用。不相信的人,還是跟著業力去轉;不相信的人,學佛得不到受用,還是隨著業力轉。



  佛教在今天這個社會,如何再能夠起死回生?我在梵蒂岡跟陶然主教談過這個問題,只有恢復教學。釋迦牟尼佛創教是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中斷,它是教育。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宗教,最初的創始人沒有一個不是偉大的社會教育家,個個都是。教學時間最長,大概就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也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經上有記載說,佛陀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就是像我們現在辦活動,辦班教學,一生有三百多次。小的會,一天、二天就結束了;大的會,也有二、三年的,五、六年的,長短不定。大大小小總共三百多。這些教學,後人整理,用文字記錄下來,留傳到後世,就是今天的《大藏經》。《大藏經》的內容,不但完全包括釋迦牟尼佛的教學,還包括歷代祖師的註疏,以及對經典的講解,這些文字統統包含在其中,留給後人做參考。

 


  所以佛教一定要回歸教育,而且要回歸戒定慧三學的教育,這是佛教教育的特色。佛教教育的目的不是求知識,是求覺悟,覺悟就是成佛,這一點必須要知道。在佛教裡面,佛陀、菩薩、阿羅漢這三個名稱,實際上是佛陀教育學位的名稱,像現在大學裡面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佛陀教育的學位,不念書、不認識字也可以拿到。這個很奇怪!它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認字讀書的人可以拿到,不識字、不讀書也行。釋迦牟尼佛是個知識分子,他給我們示現的,他拿到了佛陀。他的學生當中不少是菩薩,更多的阿羅漢。阿羅漢小學畢業;菩薩有中學畢業的、有大學畢業的,程度差別很大;最高的學位就是佛陀,等覺菩薩上面就是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


(
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許麗華http://is.gd/86l3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y ( 洪秀華 ) 的頭像
    Anny ( 洪秀華 )

    h69966996 ( Anny ) 的部落格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