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02 

 

          【於諸佛所。尊重供養。

 

    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

 

                                 淨空法師

 


  
淨空老和尚開示:這是法藏菩薩在沒有成佛之前,多生多劫修行的成就。這裡面分兩段,第一段「上供」,第二段是「下化」,上求下化。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以上蓋表菩薩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貴,德高望重,財富充足,乃至或為人王,或作天帝,上宏下化,能滿所願。」這是一段。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他覺悟什麼?覺悟到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真正能辦一體的事,能行一體之事,這個人就叫做佛陀、就叫做法身菩薩。法身沒有形相,沒有肉體。不但沒有肉體,也沒有精神現象,精神是思想,起心動念沒有,也沒有自然現象。在中國古代,古聖先賢有一個名詞叫「本性」。佛法也說本性,說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也說法性,統統是一樁事情。性是體的意思,就是本體。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的本體是什麼?就叫做法性,哲學裡又稱為本體。



  性是一個,沒有分的,在淨土宗,講四土三輩九品。四土裡頭最高的,叫常寂光土,用這三個字來形容它。常,永恆不變,不生不滅,這是本體,自體;寂是清淨寂滅,它是清淨的,它沒有染污。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大徹大悟的時候,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寂就是清淨的意思;「本不生滅」,就是不生不滅,那就是常的意思。這是體。體自然就有作用,作用就稱為光,叫常寂光。光是遍照,光明遍照。這個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一切眾生個個本來具足,沒有絲毫差別。所以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是佛,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迷了,你迷失了自性。自性在不在?在。有沒有看到?看到,天天都看到,就是迷而不覺。佛的教學終極的目標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覺而不迷,就圓滿了。覺而不迷的人是佛;迷而求覺是菩薩,菩薩在迷惑當中求覺悟;迷而不覺,那就是凡夫,他不知道求覺悟。佛簡簡單單幾句話,把這個事實真相就講清楚、講明白了。



  所以圓滿的智慧、本能,不是外來的。智慧怎麼樣開?那講到佛法修行的方法。方法,佛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三世諸佛成功達到究竟圓滿都是一條路,叫戒定慧,沒有第二條路。依戒得定,定還是手段,不是目的;從定開慧,開慧是目的,慧就是大徹大悟。自性裡頭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恢復,這叫成佛。如果捨棄戒定慧這條道路,另外去開闢一條,沒聽說過,沒看見過。不是沒有這種人,有,他用盡一生的精力,出不了六道輪迴,還在六道裡頭打圈圈,甚至於連人天福報都得不到。為什麼?他自己做的自己承當,過失不大,可是他給別人做了不好的榜樣,另開闢一條道路。他會開,我也會開,那個人說他也會開,這是帶頭做出不好的榜樣,他要負責任,結罪在這個地方結。你影響的面要是大,影響的時間長,你的罪就更重。什麼時候罪才能消掉?你的影響沒有了,完全消失了,罪才滅掉;罪滅掉,才能往上提升。其實給你講真的,罪、福都不是真的,一場夢而已。可是夢中沒有醒過來,他真受罪,他夢到天堂快樂,他夢到地獄受苦,好像是真的在受。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古聖先賢的教誨,現在人對不起古人,古人留下來都是寶貝,最珍貴的東西。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文字作品,他一生寫過多少,留下來是它幾分之幾,不是最精彩的,早就淘汰掉了,經過幾千年、幾萬年,怎麼可能留下來?歷史時間像個篩子一樣,渣子全篩盡了,樣樣都是精品。現在人把它當作糟粕,怎麼辦?有人曾經問過我,傳統文化裡有糟粕嗎?我的回答說,有。他聽我這回答,感到很意外,為什麼?我說看不懂的叫糟粕。不識貨,黃金擺在面前不認識它,那不就是糟粕嗎?識貨的人是寶,不識貨的人,那是瓦礫都不如,沒有看在眼裡。



  我們今天為什麼瞧不起祖宗?沒有人教孝,沒有人教敬,中國文化的根跟本,這兩個字,根是孝,本是敬,孝親尊師。像棵樹一樣,樹有根,根是孝,本就是長著一個主幹,這個東西是敬。那是什麼?那是老師。根是父母,本是老師,你才有枝葉花果。現在人不孝父母、不敬老師怎麼辦?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事,是大事,根本沒有了,枝葉生不出來。奇怪的事情,今天父母不講孝道,老師不講師道,也在反對,也不贊成,說這個不合時代了。這什麼原因?丟失的時間太久了。中國丟失了兩百年,日本丟失了四百年。我在日本講經才知道的,日本的法師聽經歡喜讚歎,告訴我,在四百年前的日本,大大小小的寺廟都有人講經。中國古時候的寺廟是學校。古代這些帝王他們很聰明,尤其到元、明、清變成制度化,儒釋道三教全用上。這些帝王用儒治國;用佛教民,教人民、教群眾;用道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統用上了。而且佛跟道,皇上親手抓,儒交給宰相,宰相成立一個部,禮部,現在叫教育部,教育部推動儒家的教學。佛跟道宗教教學,皇上管。宗教什麼意思?古人知道,現在人不知道。但是字典上有,字典上還沒有把它刪除。查查字典,宗什麼意思?有三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主要的,第二個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有這三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合起來就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所以不敢交給宰相,皇帝自己親自來執行。我們把中國文字裡頭宗教的定義,在國際上,我們往來的許許多多的宗教,我把這些文字給大家看,大家沒有一個不贊成。所以宗教可以團結。



  宗教的核心是什麼?就是一個愛,始終不離這個愛。這個愛是什麼?愛是真心的愛,不是妄心。真心就是自性,從自性裡流出來真心的愛。這個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自然流露出來的。千萬年前有人看出來了,現在這個事情天天在我們人間,沒人看出來。如果我提醒大家,大家留意,你就能看出來了。千萬年前真心流露,現在還是,沒兩樣。我們佩服古人,古人有智慧。這個真愛,神聖的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祖宗愛世人。真主的慈悲,佛家的慈悲,是一不是二。在哪裡看見?在嬰兒。我講過幾次,人生百日,小孩生下來一百天,就是三、四個月,體露真常。真是真如;常,永恆不變的本性。你在小孩,你細心去觀察這個小孩,你看他的眼神,他這個時候還不認生(到他認生就不行了,變質了),什麼人去抱他,他都喜歡。你看他對人那個愛心,眼神、動作,你細心觀察,那是真的。現在看是真的,我相信千萬年前人看也是真的。

 


  古人看到這個真相,會想到怎麼樣把這種真常的愛,永遠保持在他一生當中不變?我想這就是教育的來源。因為成年人都有經驗,這個經驗是什麼?「性相近,習相遠」,都有這個經驗。長得愈大,知道事情愈多、愈雜,習性就跟本性距離愈來愈遠,到最後怎麼樣?習性當家,本性不見了。年歲愈大,距離愈遠,到最後完全迷失了。這叫性相近,習相遠。所以底下接著就是「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好好的教他,會變質。教育這個概念就從這發生,非教不可。怎麼個教法?「教之道,貴以專」。所以,中國教學千萬年來守住這個教育最高的指導原則。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保持你的天真,保持你真誠的愛心,第二個目標則是知識。知識是附帶的,保持你的天真是主要的。


(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許麗華http://is.gd/86l3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y ( 洪秀華 ) 的頭像
    Anny ( 洪秀華 )

    h69966996 ( Anny ) 的部落格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