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0744_498439543592416_7936099102524537646_n 

 

 

 

     一心念佛可消所有經忏佛事

     不能救的重罪及當地的災難 

 

 

 

前幾天,大同有一位居士來告訴我,他得的是紅斑狼瘡,跟劉素雲居 士一樣,他是個很虔誠的念佛人,看到劉素雲的光碟,所以他就決心不看醫生、不吃藥,發心念佛求往生。他告訴我,念了大概三個月,情況就非常好了,本來他滿身都是的,以後只剩了幾個,幾個點。又念了兩個月的時候,一個都沒有了,再到醫院去檢查,醫院醫生說,看到以前的,是不是診斷錯誤?怎麼你的身體樣樣都很好,你一點病都沒有?真正的例子,前幾天來看我,告訴我這樁事情。這個是什麼?這叫真正淨念相繼,真的信佛,連身體都不要了,生死不管了,念阿彌陀佛了,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它真管用。如果有懷疑的話,這行嗎?這念佛能治好病嗎?那你趕快去找醫生治病,為什麼?你有疑惑,效果就沒有了。

 

「或有疑問,文中但雲十念,何以?謂為稱佛名號,而非他種念佛耶?答曰:十念中之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實有明證。」這一願非常重要,「十念必生」,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只有這一願才能普度遍法界虛空界裡一切有緣眾生。這眾生加個有緣,什麼叫有緣?他能信,他能發願,他肯念佛,這就是有緣,只要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這是無比稀有、殊勝。這個法門簡單,就是人人都可以學,人人都可以修,它不難,容易、穩當又快速。凡夫成佛,到哪裡去找這種方便法門?再也找不到了。所以這一願,祖師大德們特別重視,為我們詳細解釋,因為它太難信了。成佛多不容易,證個阿羅漢多難,成佛哪有這麼容易!很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得不厭其煩為我們說清楚、說明白。

 

這先是一個假設的疑問,實際上真的可能有,有人有這個疑問。經上面只說十念,怎麼知道這個十念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而不是念別的佛?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下面回答說,回答得好,十念當中這個念字,就是指口念佛名之念,確實有明證,有證明。實在講,中國的文字說法很多,這個念,旁邊沒加「口」字,這個念是心裡念。我口不念,心念行不行?行。念這個字意思,它是會意的,你看它這個字的寫法,「今心」,就是現前的心,現前心裡真有佛,就叫念,不一定在口上。最重要是在心上,心上沒有佛,口裡念佛沒用,古人所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心裡沒有佛,「喊破喉嚨也枉然」,可見心裡真的要有佛,除佛之外沒有第二念。要知道,世出世間第一善法,第一善不僅說它只有一善,這一個善包括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在這名號裡頭

 

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雖然是凡夫,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可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就是說他四十八願所講的你統統都得到,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這一願具足其他的四十七願,就全得到了。雖然說是願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但這一願最真實,沒話說,世出世間圓滿的善法。你說念佛多好!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遇到什麼困難,把一切念頭放下你去念佛,問題就能解決。真有信心,一點不懷疑,得絕症,念佛就能念好。

 

下面老居士引證,實實在在有證明。「本經宋譯」,這個經文是這樣寫的,「所有眾生」,所有眾生這一句包括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具足三個條件,真信、真願、真念佛,具足這三個條件他就能往生,「求生我剎」,求生我剎是願,當然有信,不信他怎麼會求?下面「念吾名號」,這個「吾」是阿彌陀佛自稱,念他的名號,「發志誠心,堅固不退。彼命終時,我令無數苾?(比丘)現前圍繞,來迎彼人」。這個念佛的人,他的信願行具足,要緊的是不退,如果退心了,感應就沒有。退心有兩種,一種是學別的法門去了,或者是淨宗,學別的念佛法門。

 

如果情執深的,留戀這個世間名聞利養,執著的情執放不下,這都是障礙,有這些夾雜,我們念佛的功夫就被破壞了。我們明了,就得要真干,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剛才講疾病,念佛能好。除疾病之外,一切疑難雜症,你煩心的事情來了,不知道怎麼解決法。很簡單,你暫時把事情放下,你老老實實去念個十分鐘佛,念個二十分鐘佛,智慧就生了,你就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個人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跟無數比丘現前圍繞。這個無數比丘是隨順我們世間人所講的,不是假話,你臨命終時候看到佛來接引,你真的看到佛後面很多比丘。甚至於有家親眷屬,朋友有先往生的,跟著佛一起來接,來迎接你,你看到的。這是什麼?說明相隨心轉。你還沒到極樂世界,你看到的那個樣子跟我們這個世界是一樣的;到了極樂世界就不一樣,到了極樂世界,看所有一切比丘的相跟佛的沒有兩樣。極樂世界的人天、比丘、聲聞、緣覺、菩薩,所現的相跟佛的相一模一樣,平等法界。「經須臾間,得生我剎」,這是時間快,剎那之間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其中念吾名號,只能解作念佛洪名也」,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是宋譯本裡所說的。「又《般舟經》曰,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般舟經》雖然不是專講極樂世界,它裡面有這段文字,介紹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所以經文有「爾時」,阿彌陀佛對這些菩薩們說,「欲來生我國者」,這是發願,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具足了信願,行門就是底下這兩句,常念佛號,相續不斷,無有休息就是相續不斷。重要的是心裡不能斷,口裡面斷沒有關系,心裡不能斷,念茲在茲,心裡要常有阿彌陀佛。過去李老師常常教我們,念佛人,真正在這一生得往生的,一定要換心,老師教我們要換心。換什麼心?平常我們的心都留戀著五欲六塵,心裡都有這些東西。現在人所講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你心裡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心裡根深蒂固,不知不覺他就會起心動念。祖師講這是熟了,熟透了,隨時隨地它就冒出來;念佛不熟,常常忘掉,忘掉叫失念,不知不覺的念頭沒有了。初念佛的人都有這個現象,不要害怕。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濃,時間太久,念佛太生疏,時間短,所以這句佛號壓不了煩惱。知道之後,時時刻刻提起。也會時時刻刻忘掉,忘掉,一下驚覺起來,趕緊佛號就接著,這樣就好。應該有個三年、五年,真控制住了,心裡真有佛號,除佛號之外,其他的都沒有了

 

念佛加觀想也可以,觀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這尊佛。為什麼?你看習慣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臨終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現這個相,為什麼?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們專一,我們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臨終的時候,哪一個阿彌陀佛來接我?這個阿彌陀佛現了,那個阿彌陀佛怎麼沒看到?你這個妄念一動,佛就不見了。所以,像只能供一尊。現在方便,佛像供在家裡,你給他照一張照片,旅行的時候帶著照片就行了。是你家裡面所供的,你跟他很熟悉。處處都是要留意到專一,專一才產生效果,不能常常換。經讀一種,不要讀很多。念佛人讀經是干什麼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專一,佛號沒有感應。

 

真念佛的人,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你有一樁事情有求就是打閒岔、就是夾雜。

 

所以這個去的方法一定要很熟很熟,我真相信,我相信佛不欺騙我。《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不是假的;「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就是跟事實完全相應。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句話是過分的,也沒有一句話是有欠缺的,沒有,說得是恰到好處,句句真實、事事真實。要相信佛菩薩不會騙人,騙人一定有目的,佛菩薩對我們一無所求,他證得大圓滿,無求於人。他教導我們完全是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幫助我們,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我們對他恭敬是我們感恩,不是他需要我們的,他沒有這個意思,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說,「又《觀經》言,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觀想念佛,「若不能念者,應稱佛號」,這是持名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即得往生。」《觀經.下品下生章》,經上是這麼說的,「或有眾生」,也許有這樣的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具足種種不善。現在不是或有,現在可能是全有,這條對我們的開示就太重要了,給我們無比堅定的信心。五逆十惡都能往生,但是他至少要具三個條件,這一點很重要。臨命終時「遇善知識」,這是遇到念佛同修幫你助念,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為說妙法」,這妙法是什麼?勸你念佛往生淨土,這就是妙法。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你頭腦要很清楚,你能夠聽明白,聽了就相信,聽了就能發願,真想去,有這麼好的地方,我就去吧。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不能觀想,因為觀想心要細。你無法觀想不要緊,你就口念佛名。你看,「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這就行了,念念之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清朝干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這也是在那個時代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他一生當中著作四十多種,日本《卍大藏經》裡面收了有二十多種。他老人家有《觀無量壽經》的注解,叫《觀經直指》,我們在早年,學習《觀無量壽經》讀過他這個注解。這裡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造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極重的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所說的這些經教都救不了你,祖師大德編的這些忏儀也救不了你,你說這個罪多重!灌頂法師說,最後還有一個方法能救你,什麼方法?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能救你。你就曉得這一句名號比誦經的功德大,比拜忏的功德大,什麼樣的忏儀都比不上這句佛號,這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如果超度亡人,或者是超度祖先,做這些法會,去拜忏,不如念佛!同參道友集合起來,念一天佛的功德多大,這很多人不知道。忏儀當中佛號愈多愈好,你看看中峰?師《三時系念》裡面,念佛的時間占很長,他很有道理!

 

…………………………………………………………………………

 

 

我們今天一品煩惱都沒斷,見思煩惱都在,還是執著身是我,能不能往生?能,叫帶業往生。只有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統統沒有,沒有帶業的,都是斷惑證真,所以它難。這個法門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那就容易太多了。可是,容易它還是有條件,條件是什麼?這個見惑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沒斷。伏住什麼?雖有,它不起作用,這才能往生。用什麼東西來伏?用這一句名號來伏,所以這名號方法不可思議!這法子太妙,讓我們起心動念都念阿彌陀佛。念頭才起,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覺悟得快,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惡念,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讓我們心裡在一切時、一切處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念頭一起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跟西方極樂世界相應。你看,我們的善念跟三善道相應,我們惡念就跟三惡道相應。我們念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六道的善道裡沒有,惡道裡也沒有,他哪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你只跟他相應,你決定到極樂世界。念佛往生是這麼個道理,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這一句阿彌陀佛念成功了,什麼叫念成功?不念的時候它也起來,念的時候有阿彌陀佛,不念也有阿彌陀佛,熟了,熟透了,把其它這一切煩惱知見慢慢生疏了、遠了。想事的時候,特別是在痛苦、災難的時候,第一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成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念佛要緊!我們這一生當中大事因緣是什麼?是念佛,除念佛之外全是小事,都不是要緊的事情。最極要緊的事情就是念佛,勸人念佛。真念成功了,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好處是什麼?自己身心健康,你就不會生病。病從哪裡生起?佛給我們講,病毒的根本就是貪瞋癡慢疑五毒。我們心裡有五毒,所以外面才容易感染病菌,那是外緣。心裡要是沒有五毒,外面什麼樣的病毒都沒有辦法侵入你。我們現在講免疫力,你有很強的免疫力,什麼樣的病毒到你這來都沒事,都不起作用。為什麼?你身心健康。這是對自己的好處。還有一個大好處,不但自己得利益,別人也得利益,你居住這個地方沒有災難。為什麼?中國古人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修行,修到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把你的妄念統統伏住,那你是大有福報之人,人間天上福報第一,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區不遭災難。換句話說,這一地區的人民都享你的福。這個事情能不干嗎?這不能不干。

  

念佛,一定要像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幫助他們破迷開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幫助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這一生當中有這樣殊勝的緣分,真難得!你要能夠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修行成就,圓滿的成就,成就之後,你像阿彌陀佛一樣,普度虛空法界憂苦眾生。後面這一句,兼為聖人,聖人也得要度,苦難眾生優先,他太苦了,他優先。菩薩聽到這個法門,念佛求往生,好,阿羅漢遇到這個法門,辟支佛遇到這個法門,也發心求生淨土,都好,這附帶的,主要是對六道裡面的罪苦眾生。

 

………………………………………………………………………………

 

 

末後,念老在此地給我們做這個總結,「要之一心稱念六字洪名,即總攝五念妙門。一心者,清淨心也」,這一句話就總結了,也是這一句話總結了歸依瞻仰。心裡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這就是清淨心,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放下。「又如《阿彌陀經》六朝襄陽石刻本」,這塊石碑被發現,裡面有一段經文,現在本子裡頭沒有,羅什這個本子裡頭沒有,「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有這麼一句。我們要消業障,什麼方法消業障最有效、最快速?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經直指》裡面講過。他說極重的罪業,佛門裡面所有經跟忏法都消滅不了這個重罪,都消不了,最後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你的罪業可以消掉。跟襄陽石刻本這一句相應,稱名就能消罪業。用什麼方法?念佛,這一句佛號就能把你無始以來到現前所有罪業統統消干淨,剩下來這些習氣就帶業往生。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一句名號這三個都具足了。

 

……………………………………………………………………

 

 

我們看第二段,「贊佛號功德」。「聞佛聖德名」,這是偈頌裡的一句,這個佛是阿彌陀佛。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彌陀本願從第十八至二十七共十願,又從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願」;換句話說,這總共十五願。四十八願裡頭有十五願提到聞佛名號,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十五願「願願皆因聞佛名號,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聞佛名號,所以我們念這個佛號的時候,一定要聽得清清楚楚,這個可不能疏忽。我們不是念給別人聽的,也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你就真有受用;念給別人聽,自己不得受用。這個方法,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就教導我們,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從口裡頭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攝心,古時候人煩惱輕,這個方法行,有效。現在煩惱嚴重,這個方法不能攝心,所以印光大師加上記數。記數不許用念珠,用念珠什麼?掐珠分心,那不是一心念佛。也不能用這裡頭夾雜著數字的想法,這樣想法也不行。一定要心記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夠攝心。

 

這兩句話來形容名號功德,說得非常好,「永離諸惡苦」,諸惡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統統苦。「終得究竟樂」,最後你一定得到,究竟樂是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成佛。「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聞名得忍」,都是因為聞名。「十方眾生聞名,悉皆安穩,得種種真實之利。是雲安隱得大利」。名號的功德在前面講了很多,在四十八願裡面講過,也講得很詳細。一般人疏忽念佛,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他要真知道,他一定肯念。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以為還有法門比念佛更好,所以還想這個、想那個,錯了。念佛法門的殊勝,確確實實只有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說不究竟,何況以下,十地以下更不行了。所以在《華嚴經》裡面,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這給我們透露什麼信息?登地菩薩他們求無上菩提統統用念佛法門,這是我們能夠利益的。為什麼?初地以上你給他講念佛法門,他懂,他不懷疑,他完全能接受。所以在華嚴會上,文殊、普賢率領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是看到這個經文,對念佛法門才有信心。以前我對這個法門沒信心,以為這個法門是度老太婆的,不是對知識分子的,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大概不是,佛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大概不是的。看到《華嚴經》上這麼一種景觀,才完全覺悟、了解。

  

八萬四千法門,只能幫助你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報土,不簡單,要想到那個境界,都得要明心見性。也就是說,《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你才能證得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往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可是絕大多數都是到華藏世界,到華藏之後,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兩位菩薩,我們後面這個像就是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佛,你看一邊是文殊、一邊是普賢,這邊是普賢菩薩,這邊是文殊菩薩,文殊、普賢帶領大眾統統到極樂世界去。諸位想想看,這是毘盧遮那佛的道場,這麼多菩薩往生那裡去,是毘盧遮那的學生!現在毘盧遮那佛這兩位大弟子把所有的學生帶走,到極樂世界去了,毘盧遮那佛生不生氣?怎麼把我人全帶跑?不但不生氣,還鼓掌、還歡喜,太好了,你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太好了。為什麼?你能見阿彌陀佛,你修行往生的時間就大幅度的縮短。你在華藏世界修行證果要三個阿僧祇劫,到極樂世界去,大概幾天就成就,他那裡是速成班。佛佛道同,你去親近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贊歎你:你真有智慧、真聰明,你選對了。你不到極樂世界去,跟別的諸佛如來修行,那佛都搖頭:好吧,慢慢來!你想快速成就的話,就到極樂世界。

  

所以諸佛如來沒有門戶之見,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世間麻煩在此地,同行相忌,他互相嫉妒;諸佛如來同行不相忌,他們同行非常合作。十方菩薩來往生,每尊佛、每個世界都是如此,十方有緣的都來往生,到一定的程度,佛一定給他介紹極樂世界。也就是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的,介紹極樂世界。聽到歡喜的人個個都想去,佛鼓勵他們去,絕對沒有門戶之見。因為一切諸佛如來只有一個目標,大家完全相同,希望所有眾生快快成佛。不像世間,世間人沒有這個目標,都是希望自己有成就、自己有名利,不願意看到名利落在別人家裡,所以彼此互相有嫉妒。諸佛如來這種現象決定沒有。佛佛道同,為什麼極樂世界獨勝?這個道理,前面我也跟大家提到過,是彌陀如來在因地裡發願修行不相同。他成就之後,別的佛來跟進行不行?沒有這個必要,統統都到你那裡學就好了,我這就省事了。這是諸佛如來的心量,也做給我們看,沒有門戶之見,大公無私,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有無量的福慧。

 

…………………………………………………………………………

 

 

「如《宗要》雲:此言佛智,是總標句,下之四句,各顯四智,不思議智者,是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成就所作的這種智慧。成所作智是轉前五識所成就的,前五識是眼耳鼻舌身這個五識。這五識也是果上轉,前五識跟第八識是果上轉,最重要的是六、七,六、七是因上轉。你從哪裡轉起?從第六、第七。第七怎麼轉法?不執著,就轉第七識;不分別,就轉第六識。所以,一定從第七先下手。「此智能作不思議事」,事就是事業。這裡舉出一個例子,譬如「一念稱名」,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一句阿彌陀佛,「永滅多劫重罪」。這句佛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真有,隨便念一句也真有。這個力量不在現前出生,這一念你聽到了,或者你自己念這一聲,自己念一聲比聽到的力量更大。無論是有心無心,你看連聽到,看到阿彌陀佛的像,看到阿彌陀佛名號這幾個字,無論是聽見,叫一歷耳根,看見是一歷眼根,阿賴耶識的種子永遠不消滅,只是緣不成熟。什麼叫緣?你沒有真信,你沒有發願,你沒有真的用心去念,這叫緣不成熟。

 

你要問為什麼?這裡頭有道理,佛在經上常說,我們聽了也耳熟,但是不懂他的意思。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裡想什麼?凡夫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想什麼?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中國人常講七情五欲,想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不好。這些欲望,欲望必然引起你的煩惱、習氣。頭一個,四大煩惱一定跟著起來。我見就是自私自利,接著貪瞋癡慢全起來了。這些東西引導你到哪裡去?佛法講六道輪回兩種業力,第一種是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這種業力,哪一個力量最強就先到哪裡去。如果說貪的力量太強,就引導你到餓鬼道,貪心變餓鬼,瞋恚的力量強,就引你到地獄道,愚癡的力量強,就引你到畜生道,不是好事情。到哪一道不是任何人決定的,任何人都沒有這個權力,閻王沒有這個權力,天王也沒有這個權力,完全是自作自受,是你自己造的業力牽引你走的,你不能怪任何人。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算不錯了,什麼業力牽引著我們到人道來?佛法裡面講五戒十善,起心動念不忘五戒十善。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念頭一起就會想到五戒十善,十惡我決定不做,十善可以,這你不失人身。我們中國人講憑良心,你在這一世當中,無論是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憑良心,不會做壞事,來生還會到人道來;換句話說,我們過去生中修過這些法,所以這次得這個果報,得人身。人身難得,我們得到了,得到人身,人身最可貴的是聞佛法,我們這一生當中又得到,真是太幸運了。有緣聞佛法這也有因,過去生中曾經學佛,供養三寶,愛好經教,這一生才遇到。

 

遇到之後能不能成就?這在今生就可以決定,宿世的因緣我們現在都兌現了,今生要努力提升。遇到佛法能信、能解,這叫有善根,你的善根很深厚;真肯干,真正發願往生淨土,真正念阿彌陀佛,能夠把欲望、不好的習氣統統放下,這叫有福報。《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我們的善根就很厚。我遇到了,我能信、我能夠理解,我真正發願,不想再搞六道輪回了。這一生當中我就是想到極樂世界,就這一個念頭,其它念頭全放下,統統放棄,我就走這一條路,這個福德因緣就不可思議。為什麼?你決定成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淨宗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這個機會真正把它抓住,我們這一生成就了,功德圓滿,這就叫成所作智。這個果報之殊勝,能生界外勝報,如是等事,這是不可思議。

 

恭錄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阿彌陀佛學佛社區

淨空法師開示~一心念佛可消所有經忏佛事不能救的重罪及當地的災難

 

前幾天,大同有一位居士來告訴我,他得的是紅斑狼瘡,跟劉素雲居士一樣,他是個很虔誠的念佛人,看到劉素雲的光碟,所以他就決心不看醫生、不吃藥,發心念佛求往生。他告訴我,念了大概三個月,情況就非常好了,本來他滿身都是的,以後只剩了幾個,幾個點。又念了兩個月的時候,一個都沒有了,再到醫院去檢查,醫院醫生說,看到以前的,是不是診斷錯誤?怎麼你的身體樣樣都很好,你一點病都沒有?真正的例子,前幾天來看我,告訴我這樁事情。這個是什麼?這叫真正淨念相繼,真的信佛,連身體都不要了,生死不管了,念阿彌陀佛了,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它真管用。如果有懷疑的話,這行嗎?這念佛能治好病嗎?那你趕快去找醫生治病,為什麼?你有疑惑,效果就沒有了。

 

「或有疑問,文中但雲十念,何以?謂為稱佛名號,而非他種念佛耶?答曰:十念中之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實有明證。」這一願非常重要,「十念必生」,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只有這一願才能普度遍法界虛空界裡一切有緣眾生。這眾生加個有緣,什麼叫有緣?他能信,他能發願,他肯念佛,這就是有緣,只要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這是無比稀有、殊勝。這個法門簡單,就是人人都可以學,人人都可以修,它不難,容易、穩當又快速。凡夫成佛,到哪裡去找這種方便法門?再也找不到了。所以這一願,祖師大德們特別重視,為我們詳細解釋,因為它太難信了。成佛多不容易,證個阿羅漢多難,成佛哪有這麼容易!很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得不厭其煩為我們說清楚、說明白。

 

這先是一個假設的疑問,實際上真的可能有,有人有這個疑問。經上面只說十念,怎麼知道這個十念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而不是念別的佛?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下面回答說,回答得好,十念當中這個念字,就是指口念佛名之念,確實有明證,有證明。實在講,中國的文字說法很多,這個念,旁邊沒加「口」字,這個念是心裡念。我口不念,心念行不行?行。念這個字意思,它是會意的,你看它這個字的寫法,「今心」,就是現前的心,現前心裡真有佛,就叫念,不一定在口上。最重要是在心上,心上沒有佛,口裡念佛沒用,古人所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心裡沒有佛,「喊破喉嚨也枉然」,可見心裡真的要有佛,除佛之外沒有第二念。要知道,世出世間第一善法,第一善不僅說它只有一善,這一個善包括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在這名號裡頭

 

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雖然是凡夫,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可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就是說他四十八願所講的你統統都得到,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這一願具足其他的四十七願,就全得到了。雖然說是願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但這一願最真實,沒話說,世出世間圓滿的善法。你說念佛多好!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遇到什麼困難,把一切念頭放下你去念佛,問題就能解決。真有信心,一點不懷疑,得絕症,念佛就能念好。

 

下面老居士引證,實實在在有證明。「本經宋譯」,這個經文是這樣寫的,「所有眾生」,所有眾生這一句包括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具足三個條件,真信、真願、真念佛,具足這三個條件他就能往生,「求生我剎」,求生我剎是願,當然有信,不信他怎麼會求?下面「念吾名號」,這個「吾」是阿彌陀佛自稱,念他的名號,「發志誠心,堅固不退。彼命終時,我令無數苾?(比丘)現前圍繞,來迎彼人」。這個念佛的人,他的信願行具足,要緊的是不退,如果退心了,感應就沒有。退心有兩種,一種是學別的法門去了,或者是淨宗,學別的念佛法門。

 

如果情執深的,留戀這個世間名聞利養,執著的情執放不下,這都是障礙,有這些夾雜,我們念佛的功夫就被破壞了。我們明了,就得要真干,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剛才講疾病,念佛能好。除疾病之外,一切疑難雜症,你煩心的事情來了,不知道怎麼解決法。很簡單,你暫時把事情放下,你老老實實去念個十分鐘佛,念個二十分鐘佛,智慧就生了,你就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個人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跟無數比丘現前圍繞。這個無數比丘是隨順我們世間人所講的,不是假話,你臨命終時候看到佛來接引,你真的看到佛後面很多比丘。甚至於有家親眷屬,朋友有先往生的,跟著佛一起來接,來迎接你,你看到的。這是什麼?說明相隨心轉。你還沒到極樂世界,你看到的那個樣子跟我們這個世界是一樣的;到了極樂世界就不一樣,到了極樂世界,看所有一切比丘的相跟佛的沒有兩樣。極樂世界的人天、比丘、聲聞、緣覺、菩薩,所現的相跟佛的相一模一樣,平等法界。「經須臾間,得生我剎」,這是時間快,剎那之間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其中念吾名號,只能解作念佛洪名也」,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是宋譯本裡所說的。「又《般舟經》曰,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般舟經》雖然不是專講極樂世界,它裡面有這段文字,介紹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所以經文有「爾時」,阿彌陀佛對這些菩薩們說,「欲來生我國者」,這是發願,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具足了信願,行門就是底下這兩句,常念佛號,相續不斷,無有休息就是相續不斷。重要的是心裡不能斷,口裡面斷沒有關系,心裡不能斷,念茲在茲,心裡要常有阿彌陀佛。過去李老師常常教我們,念佛人,真正在這一生得往生的,一定要換心,老師教我們要換心。換什麼心?平常我們的心都留戀著五欲六塵,心裡都有這些東西。現在人所講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你心裡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心裡根深蒂固,不知不覺他就會起心動念。祖師講這是熟了,熟透了,隨時隨地它就冒出來;念佛不熟,常常忘掉,忘掉叫失念,不知不覺的念頭沒有了。初念佛的人都有這個現象,不要害怕。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濃,時間太久,念佛太生疏,時間短,所以這句佛號壓不了煩惱。知道之後,時時刻刻提起。也會時時刻刻忘掉,忘掉,一下驚覺起來,趕緊佛號就接著,這樣就好。應該有個三年、五年,真控制住了,心裡真有佛號,除佛號之外,其他的都沒有了

 

念佛加觀想也可以,觀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這尊佛。為什麼?你看習慣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臨終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現這個相,為什麼?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們專一,我們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臨終的時候,哪一個阿彌陀佛來接我?這個阿彌陀佛現了,那個阿彌陀佛怎麼沒看到?你這個妄念一動,佛就不見了。所以,像只能供一尊。現在方便,佛像供在家裡,你給他照一張照片,旅行的時候帶著照片就行了。是你家裡面所供的,你跟他很熟悉。處處都是要留意到專一,專一才產生效果,不能常常換。經讀一種,不要讀很多。念佛人讀經是干什麼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專一,佛號沒有感應。

 

真念佛的人,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你有一樁事情有求就是打閒岔、就是夾雜。

 

所以這個去的方法一定要很熟很熟,我真相信,我相信佛不欺騙我。《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不是假的;「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就是跟事實完全相應。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句話是過分的,也沒有一句話是有欠缺的,沒有,說得是恰到好處,句句真實、事事真實。要相信佛菩薩不會騙人,騙人一定有目的,佛菩薩對我們一無所求,他證得大圓滿,無求於人。他教導我們完全是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幫助我們,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我們對他恭敬是我們感恩,不是他需要我們的,他沒有這個意思,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說,「又《觀經》言,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觀想念佛,「若不能念者,應稱佛號」,這是持名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即得往生。」《觀經.下品下生章》,經上是這麼說的,「或有眾生」,也許有這樣的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具足種種不善。現在不是或有,現在可能是全有,這條對我們的開示就太重要了,給我們無比堅定的信心。五逆十惡都能往生,但是他至少要具三個條件,這一點很重要。臨命終時「遇善知識」,這是遇到念佛同修幫你助念,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為說妙法」,這妙法是什麼?勸你念佛往生淨土,這就是妙法。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你頭腦要很清楚,你能夠聽明白,聽了就相信,聽了就能發願,真想去,有這麼好的地方,我就去吧。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不能觀想,因為觀想心要細。你無法觀想不要緊,你就口念佛名。你看,「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這就行了,念念之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清朝干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這也是在那個時代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他一生當中著作四十多種,日本《卍大藏經》裡面收了有二十多種。他老人家有《觀無量壽經》的注解,叫《觀經直指》,我們在早年,學習《觀無量壽經》讀過他這個注解。這裡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造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極重的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所說的這些經教都救不了你,祖師大德編的這些忏儀也救不了你,你說這個罪多重!灌頂法師說,最後還有一個方法能救你,什麼方法?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能救你。你就曉得這一句名號比誦經的功德大,比拜忏的功德大,什麼樣的忏儀都比不上這句佛號,這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如果超度亡人,或者是超度祖先,做這些法會,去拜忏,不如念佛!同參道友集合起來,念一天佛的功德多大,這很多人不知道。忏儀當中佛號愈多愈好,你看看中峰?師《三時系念》裡面,念佛的時間占很長,他很有道理!

 

…………………………………………………………………………

 

 

我們今天一品煩惱都沒斷,見思煩惱都在,還是執著身是我,能不能往生?能,叫帶業往生。只有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統統沒有,沒有帶業的,都是斷惑證真,所以它難。這個法門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那就容易太多了。可是,容易它還是有條件,條件是什麼?這個見惑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沒斷。伏住什麼?雖有,它不起作用,這才能往生。用什麼東西來伏?用這一句名號來伏,所以這名號方法不可思議!這法子太妙,讓我們起心動念都念阿彌陀佛。念頭才起,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覺悟得快,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惡念,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讓我們心裡在一切時、一切處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念頭一起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跟西方極樂世界相應。你看,我們的善念跟三善道相應,我們惡念就跟三惡道相應。我們念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六道的善道裡沒有,惡道裡也沒有,他哪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你只跟他相應,你決定到極樂世界。念佛往生是這麼個道理,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這一句阿彌陀佛念成功了,什麼叫念成功?不念的時候它也起來,念的時候有阿彌陀佛,不念也有阿彌陀佛,熟了,熟透了,把其它這一切煩惱知見慢慢生疏了、遠了。想事的時候,特別是在痛苦、災難的時候,第一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成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念佛要緊!我們這一生當中大事因緣是什麼?是念佛,除念佛之外全是小事,都不是要緊的事情。最極要緊的事情就是念佛,勸人念佛。真念成功了,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好處是什麼?自己身心健康,你就不會生病。病從哪裡生起?佛給我們講,病毒的根本就是貪瞋癡慢疑五毒。我們心裡有五毒,所以外面才容易感染病菌,那是外緣。心裡要是沒有五毒,外面什麼樣的病毒都沒有辦法侵入你。我們現在講免疫力,你有很強的免疫力,什麼樣的病毒到你這來都沒事,都不起作用。為什麼?你身心健康。這是對自己的好處。還有一個大好處,不但自己得利益,別人也得利益,你居住這個地方沒有災難。為什麼?中國古人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修行,修到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把你的妄念統統伏住,那你是大有福報之人,人間天上福報第一,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區不遭災難。換句話說,這一地區的人民都享你的福。這個事情能不干嗎?這不能不干。

  

念佛,一定要像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幫助他們破迷開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幫助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這一生當中有這樣殊勝的緣分,真難得!你要能夠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修行成就,圓滿的成就,成就之後,你像阿彌陀佛一樣,普度虛空法界憂苦眾生。後面這一句,兼為聖人,聖人也得要度,苦難眾生優先,他太苦了,他優先。菩薩聽到這個法門,念佛求往生,好,阿羅漢遇到這個法門,辟支佛遇到這個法門,也發心求生淨土,都好,這附帶的,主要是對六道裡面的罪苦眾生。

 

………………………………………………………………………………

 

 

末後,念老在此地給我們做這個總結,「要之一心稱念六字洪名,即總攝五念妙門。一心者,清淨心也」,這一句話就總結了,也是這一句話總結了歸依瞻仰。心裡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這就是清淨心,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放下。「又如《阿彌陀經》六朝襄陽石刻本」,這塊石碑被發現,裡面有一段經文,現在本子裡頭沒有,羅什這個本子裡頭沒有,「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有這麼一句。我們要消業障,什麼方法消業障最有效、最快速?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經直指》裡面講過。他說極重的罪業,佛門裡面所有經跟忏法都消滅不了這個重罪,都消不了,最後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你的罪業可以消掉。跟襄陽石刻本這一句相應,稱名就能消罪業。用什麼方法?念佛,這一句佛號就能把你無始以來到現前所有罪業統統消干淨,剩下來這些習氣就帶業往生。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一句名號這三個都具足了。

 

……………………………………………………………………

 

 

我們看第二段,「贊佛號功德」。「聞佛聖德名」,這是偈頌裡的一句,這個佛是阿彌陀佛。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彌陀本願從第十八至二十七共十願,又從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願」;換句話說,這總共十五願。四十八願裡頭有十五願提到聞佛名號,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十五願「願願皆因聞佛名號,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聞佛名號,所以我們念這個佛號的時候,一定要聽得清清楚楚,這個可不能疏忽。我們不是念給別人聽的,也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你就真有受用;念給別人聽,自己不得受用。這個方法,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就教導我們,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從口裡頭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攝心,古時候人煩惱輕,這個方法行,有效。現在煩惱嚴重,這個方法不能攝心,所以印光大師加上記數。記數不許用念珠,用念珠什麼?掐珠分心,那不是一心念佛。也不能用這裡頭夾雜著數字的想法,這樣想法也不行。一定要心記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夠攝心。

 

這兩句話來形容名號功德,說得非常好,「永離諸惡苦」,諸惡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統統苦。「終得究竟樂」,最後你一定得到,究竟樂是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成佛。「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聞名得忍」,都是因為聞名。「十方眾生聞名,悉皆安穩,得種種真實之利。是雲安隱得大利」。名號的功德在前面講了很多,在四十八願裡面講過,也講得很詳細。一般人疏忽念佛,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他要真知道,他一定肯念。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以為還有法門比念佛更好,所以還想這個、想那個,錯了。念佛法門的殊勝,確確實實只有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說不究竟,何況以下,十地以下更不行了。所以在《華嚴經》裡面,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這給我們透露什麼信息?登地菩薩他們求無上菩提統統用念佛法門,這是我們能夠利益的。為什麼?初地以上你給他講念佛法門,他懂,他不懷疑,他完全能接受。所以在華嚴會上,文殊、普賢率領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是看到這個經文,對念佛法門才有信心。以前我對這個法門沒信心,以為這個法門是度老太婆的,不是對知識分子的,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大概不是,佛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大概不是的。看到《華嚴經》上這麼一種景觀,才完全覺悟、了解。

  

八萬四千法門,只能幫助你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報土,不簡單,要想到那個境界,都得要明心見性。也就是說,《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你才能證得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往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可是絕大多數都是到華藏世界,到華藏之後,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兩位菩薩,我們後面這個像就是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佛,你看一邊是文殊、一邊是普賢,這邊是普賢菩薩,這邊是文殊菩薩,文殊、普賢帶領大眾統統到極樂世界去。諸位想想看,這是毘盧遮那佛的道場,這麼多菩薩往生那裡去,是毘盧遮那的學生!現在毘盧遮那佛這兩位大弟子把所有的學生帶走,到極樂世界去了,毘盧遮那佛生不生氣?怎麼把我人全帶跑?不但不生氣,還鼓掌、還歡喜,太好了,你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太好了。為什麼?你能見阿彌陀佛,你修行往生的時間就大幅度的縮短。你在華藏世界修行證果要三個阿僧祇劫,到極樂世界去,大概幾天就成就,他那裡是速成班。佛佛道同,你去親近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贊歎你:你真有智慧、真聰明,你選對了。你不到極樂世界去,跟別的諸佛如來修行,那佛都搖頭:好吧,慢慢來!你想快速成就的話,就到極樂世界。

  

所以諸佛如來沒有門戶之見,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世間麻煩在此地,同行相忌,他互相嫉妒;諸佛如來同行不相忌,他們同行非常合作。十方菩薩來往生,每尊佛、每個世界都是如此,十方有緣的都來往生,到一定的程度,佛一定給他介紹極樂世界。也就是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的,介紹極樂世界。聽到歡喜的人個個都想去,佛鼓勵他們去,絕對沒有門戶之見。因為一切諸佛如來只有一個目標,大家完全相同,希望所有眾生快快成佛。不像世間,世間人沒有這個目標,都是希望自己有成就、自己有名利,不願意看到名利落在別人家裡,所以彼此互相有嫉妒。諸佛如來這種現象決定沒有。佛佛道同,為什麼極樂世界獨勝?這個道理,前面我也跟大家提到過,是彌陀如來在因地裡發願修行不相同。他成就之後,別的佛來跟進行不行?沒有這個必要,統統都到你那裡學就好了,我這就省事了。這是諸佛如來的心量,也做給我們看,沒有門戶之見,大公無私,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有無量的福慧。

 

…………………………………………………………………………

 

 

「如《宗要》雲:此言佛智,是總標句,下之四句,各顯四智,不思議智者,是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成就所作的這種智慧。成所作智是轉前五識所成就的,前五識是眼耳鼻舌身這個五識。這五識也是果上轉,前五識跟第八識是果上轉,最重要的是六、七,六、七是因上轉。你從哪裡轉起?從第六、第七。第七怎麼轉法?不執著,就轉第七識;不分別,就轉第六識。所以,一定從第七先下手。「此智能作不思議事」,事就是事業。這裡舉出一個例子,譬如「一念稱名」,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一句阿彌陀佛,「永滅多劫重罪」。這句佛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真有,隨便念一句也真有。這個力量不在現前出生,這一念你聽到了,或者你自己念這一聲,自己念一聲比聽到的力量更大。無論是有心無心,你看連聽到,看到阿彌陀佛的像,看到阿彌陀佛名號這幾個字,無論是聽見,叫一歷耳根,看見是一歷眼根,阿賴耶識的種子永遠不消滅,只是緣不成熟。什麼叫緣?你沒有真信,你沒有發願,你沒有真的用心去念,這叫緣不成熟。

 

你要問為什麼?這裡頭有道理,佛在經上常說,我們聽了也耳熟,但是不懂他的意思。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裡想什麼?凡夫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想什麼?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中國人常講七情五欲,想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不好。這些欲望,欲望必然引起你的煩惱、習氣。頭一個,四大煩惱一定跟著起來。我見就是自私自利,接著貪瞋癡慢全起來了。這些東西引導你到哪裡去?佛法講六道輪回兩種業力,第一種是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這種業力,哪一個力量最強就先到哪裡去。如果說貪的力量太強,就引導你到餓鬼道,貪心變餓鬼,瞋恚的力量強,就引你到地獄道,愚癡的力量強,就引你到畜生道,不是好事情。到哪一道不是任何人決定的,任何人都沒有這個權力,閻王沒有這個權力,天王也沒有這個權力,完全是自作自受,是你自己造的業力牽引你走的,你不能怪任何人。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算不錯了,什麼業力牽引著我們到人道來?佛法裡面講五戒十善,起心動念不忘五戒十善。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念頭一起就會想到五戒十善,十惡我決定不做,十善可以,這你不失人身。我們中國人講憑良心,你在這一世當中,無論是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憑良心,不會做壞事,來生還會到人道來;換句話說,我們過去生中修過這些法,所以這次得這個果報,得人身。人身難得,我們得到了,得到人身,人身最可貴的是聞佛法,我們這一生當中又得到,真是太幸運了。有緣聞佛法這也有因,過去生中曾經學佛,供養三寶,愛好經教,這一生才遇到。

 

遇到之後能不能成就?這在今生就可以決定,宿世的因緣我們現在都兌現了,今生要努力提升。遇到佛法能信、能解,這叫有善根,你的善根很深厚;真肯干,真正發願往生淨土,真正念阿彌陀佛,能夠把欲望、不好的習氣統統放下,這叫有福報。《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我們的善根就很厚。我遇到了,我能信、我能夠理解,我真正發願,不想再搞六道輪回了。這一生當中我就是想到極樂世界,就這一個念頭,其它念頭全放下,統統放棄,我就走這一條路,這個福德因緣就不可思議。為什麼?你決定成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淨宗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這個機會真正把它抓住,我們這一生成就了,功德圓滿,這就叫成所作智。這個果報之殊勝,能生界外勝報,如是等事,這是不可思議。

 

                         恭錄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文章引用自阿彌陀佛學佛社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y ( 洪秀華 ) 的頭像
    Anny ( 洪秀華 )

    h69966996 ( Anny ) 的部落格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