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4609_333255400196746_5294374707687081264_n 

 

    【為什麼那麼多人念佛沒有往生?】

 

        宗道法師 (推薦細看)

 

為什麼那麼多人念佛沒有往生?又問“既如此容易,為什麼那麼多念佛人沒有往生?”

細思維之,竊以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
1、念佛人不願往生
並不是每個念佛人皆願往生。放眼望去,學佛人真為解脫而學的人何其少。作為學問研究的不少,求人天福報的更多,亦有人只徒今世生活少些煩惱而已。
.
像前兩天讀某居士的書,書中也提到念佛,但純粹是以此來作功夫,以消除心中煩惱為目標。往生西方,隻字未提,這樣的大居士尚且如此,追隨他學佛的人更不必說了。諸山長老,大和尚見面無非說些客氣話,好一點的說些人天善業。有誰還會討論解脫生死之法呢?末法式微,足可見矣!
.
2、不聞彌陀弘願
善導大師著作在中國歷史上淹沒失傳了近千年,開宗立教之本典不在了,淨土法門之真義難以顯發。
.
後世諸祖師大德多數憑個人之體悟弘傳闡明此法,多於眾生自力角度解釋經義,當代弘淨土者更多是如此。或言“一心不亂”方可往生,或言持戒作善得清淨心方可往生,或言念佛幾百萬才可往生。種種立論,不一而足。
.
彌陀本無施設任何門檻於往生門。但怕眾生自設障礙。眾生心一有如何如何便不得往生之想,當下便成往生障礙。
.
昔有一居士,大病後幾瀕死途,活過來後,面見印光大師說道:“自忖病重之時一不慌張,二不害怕,但就是覺得沒有把佛念好。”印光大師當即大聲呵斥之:“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汝若存此一念,西方定去不得矣!”
.
今時念佛人中,善根深厚,出離心強,精進勇猛,最後卻沒得往生者,大半屬此情況。自設障礙,且自障障他。
.
然而觀近年有緣聞信善導大師教法之念佛人,誠如善導大師言:“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臨終瑞相昭彰,安然往生者,不計其數,面見、耳聞、報導常充於耳目,與前情況迥然大異,足見善導大師教法之可貴。眾生何其有幸,欣逢今時慧公上人,淨宗法師延續此善導法脈,何可輕之忽之?
.
3、雜行雜修
此問題最普遍,也最不易察覺,最是令現今人失卻往生大益的。因以凡夫情見:修的越多,成就越大,往生也更有把握。殊不知往生乃順彼佛願之事,彼佛因地發願唯令眾生稱佛名號,乃得往生。稱名之外,俱是雜行雜修。
.
多一分雜修之心,往生便多一分不確定性。
.
善導大師一千多年前就有明示:“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若使專作意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修雜不至心者,百中難得一二,千中難得三四。”又言:“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
一個“專”字還不足以警醒行人,還要加另一個“專”字,足見得善導大師對於專修的重視。印光大師讚歎之為“千古不易之鐵案”,其來有自。
.
返觀今時之念佛人,觸目皆是雜修,甚至有很多人把雜業作為主修,念佛反放一邊,真令人痛心疾首,以此行法,若欲往生,直待驢年!
.
反而細觀古今多少無智之愚夫愚婦,甚而八哥、貓、狗、豬、鼠、雞等等動物往生之事,很多殊勝至極。道理何在?
.
此類眾生欲雜修亦無力雜修,經也不會念、咒亦不會持、禪修參話頭更不必說,然正因這些種種的不會反而得了大便宜,一生專持佛名,順彼佛願,安然往生。
.
處此末法,知識爆炸之時,信息資訊比任何時代都要傳播迅速,佛教各宗各派書籍影碟極容易便充斥行人耳目,今時之念佛人每日都在接受異學異見、別解別行之誘惑,一生守志專修,誠然不易!
.
我認為,有以上幾點原因,才導致今天看到的 “念佛者多如牛毛,往生者稀如牛角。”的現象。
.
但以我近年接觸的有緣接受善導大師教法的人群中看,往生實在不難,單就南寧市三年之間,我親自參與送走的有4、5個,耳聞的當不下十幾個,甚至很多往生者都是與我有過來往的,他們的往生前的狀態,我是很瞭解的,往生前的行持,我也是知道的。他們多數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相信彌陀的攝取無條件,稱念彌陀的名號不夾雜。
.
也正是看到那麼多人在眼前的現身說法,使我愈來愈堅信,淨土法門的偉大與善導大師教法的可貴。
.
三年前讀淨宗法師的書,窺探到善導大師教法的光芒,如同絶境中探到了救命的纜繩,黑暗的長夜突然得到了一盞明燈。身心的歡喜踴躍無以言表,激動、感恩、興奮、慚愧各種複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真希望天下人都能領受到彌陀的救度。
.
什麼叫至心信樂?
怎樣才能往生?
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往生?
.
這些問題是我學佛前四年一直縈繞在腦間的問題。可以說日日夜夜都在探索。輪迴的可怖可畏,無常的日日上演,逼着我要弄明白它們。這些問題絶不是像你上嘴唇碰下嘴唇十幾分鐘就下了一個定論那麼簡單。
.
日本智慧第一的法然上人究心於此幾十年,多次閲大藏經,八遍讀《觀經四帖疏》才在“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一句下徹悟之。
.
上人、師父,無數的念佛人都曾經為此事煩惱過,那種煩惱不是你可以想像的,可以說日日在以淚洗面。出離心不強,無常感不強的人是絶難體會到的。
.
學佛不能想當然,不能說我覺得如何如何,隨便去解釋某一段經文,某一句話,甚至是某一個字。凡出言必須要有經證,有祖證,有事證。三者缺一即不免造謗法之罪。
.
讀上人書,聽師父講法,句句都有出處,句句都有相應的事以相印證,可以說在當代弘法者中極為稀有難得。
.
現代人所謂“稱性發揮”的多,但此“性”又遠非佛之“性”
.
善導大師言:“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大益也。”
.
又淨土法門乃“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之法門,比於餘法門更是難知難曉?
.
怎可隨意以凡夫知見去對“往生不往生”下定見呢?作此事者,不是出於無知就是出於膽大。是故,勸君慎莫隨口輕言,免造謗法口業。
.
先說什麼是至心信樂
.
有人把它獨立地把它拿出來,與“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同時作為往生的條件,故而強調要如何的“至心”要如何的“信樂”。
.
產生特定的某種心情,某種體驗或某種狀態才能得以往生。
.
其實以善導大師——這位淨土宗開宗祖師的教法來看都是錯誤的,如果真是這樣,易行道反又成為了難行道,並不是每個人都可達到某種固定的心裡感受啊!
.
況如此說法也會產生另一種弊病:自認為獲得了某種信心體驗,以為往生決定了,之後便不再去念佛了,最後反而失掉了往生的利益。
.
依善導大師的解釋:“至心”即是“真心”。“信”即是信以自力出生死永遠無望;“樂”者,樂彌陀救度無條件,極樂聖境樂無窮。這樣說有何根據呢?善導大師的《觀經四貼疏》中<散善義>中說到: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
這就是“機法兩種深信”。
“機”是指我們的根機,“法”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救度。
.
上人《第十八願講話》中說到:
信機才能夠捨掉自力,信法就能夠歸順他力,所以“至心信樂”中的“信”應該是信這些內容。是承認一種事實。承認事實難道很難嗎?承認“中國有個城市叫南寧”,難道還需要一種心情、體驗來證明嗎?
.
曉得自己無力出六道,才肯通身放下,徹底靠倒在阿彌陀佛懷裡,才會從內心深處“欲生彼國”,既而落實在“乃至十念”上。
.
故而“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的關係應該是前者導致後者,後者順承前者。最後的落腳點應在“乃至十念”上,行能攝願,願能攝信,信願最終落實在行上。
.
故而善導大師最有名的“四十八字釋”解釋十八願文說: 
.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
裡面乾脆捨掉“至心信樂”一句不用,就是使後學者斷除一句佛號外還另求其他之心。
.
法然上人言:“南無阿彌陀佛外,無決定往生之信心,無決定往生之智慧,無決定往生之體驗……”亦是此義。
.
盛世唐朝,彌陀應世,親自宣講自己發願之本意,歷代之下,無能匹者。試問大師之後有哪個祖師解釋十八願能如此穩當?如此直接?如此令人心安?
.
果知上述義理,解決“如何方能往生”便不難矣。
.
往生既憑佛力,便是:“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眾生負責念佛,彌陀負責往生。既然往生全憑他力,無絲毫自力而言,那就不存在眾生這一邊念佛念到如何如何,方可往生之問題,阿鼻眾生往生自然全托佛力,等覺菩薩往生仍無絲毫自力。
.
同因同果,同成佛道,因即是同一念佛,果即是同一往生。所以才有善導大師言之“五乘齊入報土”,“齊”則無分先後,無有高低。
.
凡夫信知彌陀本願不虛,亦願生彼國土,各隨己緣,隨分隨力的念佛,即被彌陀心光“攝取不捨”,即入彌陀願海。彌陀名號自會發揮天然本能——牽引行人達成往生之願。
.
此之過程,簡單又簡單,平常又平常,端賴彌陀本願之不簡單,彌陀名號之不平常。
.
如同長江中一塊浮木,只要浮木願意浮在河中水面上,自然有一天會漂入大海,此之過程全是水流之功,無有浮木之力,知此,方知什麼叫“易行道”,方知淨宗法師說“往生比用手,指自己鼻子還容易”的道理。

 

 

                                              文章引用自念佛問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