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遠離名聞利養,離的越遠越好

                                           劉素雲老師

 

 

我跟大家說,就是一個人要快樂,能做到這一條,你就是快樂的始發站。哪一條呢?「遠離名聞利養,離的越遠越好」。就這個名聞利養,這幾個字,你沾一個,你都成就不了、你都快樂不了,你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因為只要你追求這個名聞利養,你到手也好,不到手也好,你都會活得很累、很痛苦。如果你離它遠遠的,離得越遠越好,你會非常輕松自在。

 

另外我告訴大家,人不要出名,這個話是師父說過的,師父說「人不要出名,出名麻煩大了,出名以後,你就身不由己了」。這回,我可有切身的體會,真是人不能出名。所以有人很羨慕我,他說劉老師你多好,我可羨慕你了,你現在這麼有名氣。我實實在在告訴他,我說這不是我所求的,我喜歡那種平靜的生活、安穩的生活,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讀我自己喜歡讀的書,這是我內心深處非常喜歡的一種生活。

 

 

我說我不追求什麼出名,我七十來歲的老太太,出什麼名呀。後來有人因為一件事,說起來了,就說我姐姐我們倆個,怎麼騙人,怎麼出名,為了名聞利養。我想,沒必要,我那四條,不爭論不討論不辯論不解釋。我自己想,人家那個老太太,人家極樂世界做佛去了,人家回常寂光了,我這個老太太也七十多歲了,我追什麼名呀、追什麼利呀,我要那個干啥呀!我現在就是一個心眼,我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回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啥時候接我,我就啥時候走,我就這麼一個念頭,別的第二個念頭我都沒有。所以至於別人怎麼說,你不要去理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我對我自己的名言是,「做人要正,當官要清,學佛要像」。我衡量衡量自己,從做人來說呢,好像這個做人正,我做得還差不多,我不搞那些歪門邪道。我的原則就是,你強者,你有權有勢,我也不溜你,我也不拍你;你是弱者,無權無勢,我也不欺負你。這是我的做人原則,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我比較同情弱者。如果你是弱者,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我會盡力去幫你的。我相信這麼一句話,說什麼是財富?這是我自己的話,我覺得人品是財富。為什麼有的人說,劉老師,你怎麼人緣那麼好?我承認我人緣比較好,因為人緣好,我的法緣也比較好,這是事實,我不否認這個。我也不是,假惺惺的謙虛,不是呀,不是呀。我承認我人緣比較好,因為這個人緣好,隨之而來的這法緣也比較好,我法緣還是比較殊勝的。所以我說,對我來說,財富不是金錢,而是我的人品。

 

我記得我從上初中的時候,我所有的書、所有的本,就是那個扉頁上,都是就是「正直誠實善良是做人之本」,那就是我當時念書的時候,我自己的名言警句,都寫在我書本的扉頁上、使用那筆記本的扉頁上,我就是用這個。後來就是說,「人到無求品自高」,就是我特別喜歡這句話。

 

為什麼我能把「人品等於財富」作為我自己的座右銘?我真是這樣想的,也這樣認為的。我說人有再多的財富,你人品不好,沒有用,那個都是身外之物。所以我說,「人品等於財富」,下面還有後半句,「奉獻等於積蓄」,「積攢」那個「積」,「儲蓄」的「蓄」。「奉獻等於積蓄」,我不知道這個理念,同修們能不能能夠接受?因為什麼,我什麼積蓄都沒有,從財富上講,我什麼積蓄都沒有。但是我覺得,我這一生,當別人有難有苦的時候,我能幫,我都盡力而為地去幫了。我真是比較喜歡奉獻,我不喜歡索取。我從來也沒想,我為別人做了什麼好事,等著別人來回報我,我從來沒有這種想法。我為別人做好事,我會把它忘得一干二淨;別人為我做了什麼,對我有恩的,我記著,我是這麼一個性格特點。

 

 

所以有些時候,我說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別人對我有恩,我雖然不在口頭上時不常的說一說,你對我有恩啦如何如何,我不太善於這個,但是我心裡有數,我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凡是對我有恩的人我不會忘記的,在必要的時候我一定會回報他,但是這個要盡力而為,我不勉強,我一切都隨緣。所以這個能不能作為大家的名言警句,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是比較喜歡,就是「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因為為什麼我能拿這句話作為我的名言警句呢?因為師父講法的時候說了這麼幾句話,我對照了,師父這麼說的,說「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擁有的多,但不滿足的是窮人;擁有的少,但很滿足的人是富人」。你說是不是這個,師父告訴我們說,「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師父這一段話,我記得在哪節課講的時候,我反復聽了好幾遍,特別有哲理!

 

我再給大家讀一遍,「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擁有的多,但不滿足的人是窮人;擁有的少,但很滿足的人是富人。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你想想是不是,他再擁有的多,他心裡是沒有滿足的,那你說他是不是窮人?他不滿足嘛。那擁有的少,我非常滿足,那我就是富人!這個我想,師父老人家真是不簡單,說出的話有時候你越琢磨越有味道、越琢磨越有味道。

 

還有說,「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有的人可能替我擔心,說劉老師,你說你成天貓在家裡,你寂寞不寂寞呀?你孤獨不孤獨呀?我告訴你們,別替我擔心,我既不孤獨,我也不寂寞,而且所謂你們認為的孤獨和寂寞,正是我享受的,我享受這種孤獨,我享受這種寂寞。這種享受,你們現在可能還不理解,當你們親身經歷了,體會到這一點,你就想原來劉老師說得真對!我現在這種心境,可能有些同修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說那一個人就守著那樣一個老伴子,最多還有一個劉悠秘,成天埋頭在家裡,能不孤單嗎?能不寂寞嗎?真是不孤單、不寂寞,那麼多佛菩薩在我身邊,那麼多護法在我身邊,我怎麼能孤獨呢,我怎麼能寂寞呢!

 

還有一句話,我供養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借鑒。就是說,「對人一片慈悲,對傷害我的人尤要慈悲」,哪個字是重點?「尤要」的「尤」,「尤其」那個「尤」,就是「龍」字沒有那個撇。就是「對人要一片慈悲,對傷害我的人尤要慈悲」,重點在後一句,對人慈悲還遠遠不夠,對傷害你的人,你更加要對他加倍的慈悲,這才是佛菩薩的境界!如果說你對我慈悲,我還給你慈悲;你對我不慈悲,我還給你也不慈悲,這不是佛菩薩境界,那是凡夫的境界。我們不是要作佛嘛,要做菩薩嘛,那我們的境界得提升啊。所以說,對傷害我們的人尤其你要慈悲,我給它加上兩個字,要加倍的慈悲。

 

我和我同學,就昨天用我這個小本本,我倆通話可能半個多小時。她說素雲,耽誤你時間。我說不耽誤,只要我說的這些話,能讓你開心,讓你從那個煩惱當中解脫出來,這是我最喜歡看到的。我今天剛才跟大家說這個題目,就是說「少欲知足心則安,心安念佛真智慧」,是不是這樣,什麼是真智慧?你心安,你念佛,你是真智慧。然後你再解決,把生死心切的問題解決了,那就解決了輪回問題,你把往生心切的問題解決了,你歸淨土的問題就解決了。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人世間,最大的事不就是這件事嘛,我們把這件事辦完了,沒有其他的事了,是不是這樣。

 

 

文摘恭錄《智言慧語》之四生死心切出輪回往生心切歸淨土 2014/12/27 哈爾濱家中

 

 

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arrow
arrow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