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往生極樂的人,都是普賢菩薩】

 


(認識佛教)

 

我們首先要把佛菩薩的名號、造像表法的意思搞清楚,否則的話,學佛那的確是迷信。佛法裡面真正的好處,你決定得不到。這個入門、門徑、修行的次第,就是孝親、尊師、慈悲、理智、平等,是同時修的。同時裡面有次第,次第裡面有同時,這是《華嚴經》上所說:「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就是有次第。

 

 

譬如,先從孝親,再提升到大慈大悲,再培養理智,再培養一個廣大的心量,這是有次第的。雖有次第,也可以同時修學這幾個科目。像前面講的五個科目,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個里面,它都含攝了。孝親裡麵包含有慈悲、有理性、有智慧,智慧裡面含著有孝親、有慈悲,這個就是「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的意思。

 

 

佛法大致的意思明了以後,我們要問,具體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上,我們要怎麼作法?這是佛法真實的教學,所有一切經論裡面都有。所以經典的修學,實實在在講,一部經就夠了。每一部經裡,這些意思統統具足。問題是你真的要把它看懂,你要能把它做到才管用。

 

 

我們淨土宗的修學、目標是求生淨土,去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孝道做到究竟圓滿了。諸位想一想,我們要不孝順父母,你能到極樂世界去嗎?不可能的!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也不能把一個不孝父母的人,雖然他天天念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巴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不能夠徇私接引你去。沒這個道理!

 

 

阿彌陀佛怎樣教導我們?淨土有「三經一論」,這是淨土的根本經典。淨土三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三經裡面以《無量壽經》為第一,《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概要,淨宗概論,把西方極樂世界詳詳細細的介紹給我們。而《觀無量壽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教材,對於西方淨土的理論,《觀經》裡面有補充的說明,非常的重要。十六觀是講往生的方法,方法講得很詳細。你看《無量壽經》上只講「三輩往生」,《觀經》裡面講九品,就講得詳細了。因果的道理,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這一些道理做了一個詳細的補充說明。

 

 

《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小本經的內容,勸我們要相信、要發願、要求生淨土。小本經裡,釋迦牟尼佛對我們四次的勸導,真叫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次的勸我們。這個機會不能錯過,錯過了太可惜了!我們淨宗的修學,就是依據這三部經。一論就叫《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作的。換句話說,這一部書就是天親菩薩自己依照《無量壽經》、《觀經》修學往生的報告,以他的經驗提供給我們做為修學的參考。

 

 

在今天淨土有五經,多出了兩種,這兩種怎麼來的?其中一種是清朝咸豐年間,咸豐距離我們現在不算太遠。諸位曉得清朝末年有個慈禧太后,慈禧就是鹹豐的妃子,那個時候她還不是皇后,是鹹豐的妃子。咸豐年間有一位修淨土的魏源居士,對於佛法很通達。他將《華嚴經》最後一卷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把這一卷經合在淨土三經的後面,當時成為淨土四經。所以諸位如果在讀古人注疏裡面,有提到淨土四經,就是講這個四經。他把《普賢行願品》列到淨土經論裡面去,有沒有道理?非常有道理。

 

 

我們讀《無量壽經》就曉得了,你看《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經文上佛告訴我們,「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由此可知,淨土跟華嚴的關係非常密切。華嚴可以說是講理論、講方法,而淨土說的真正就是華嚴的修行證果。因此,我們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普賢大士的法界,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普賢菩薩

 

 

摘自《認識佛教》第三集淨空法師主講
1996/1/8
澳洲布里斯本檔名:17-013-0003
摘自《淨空法師微信平台》

 

 

佛教智慧

 

 

arrow
arrow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