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900_285524504893745_164627662_n  

 

                淨土法門易行五喻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最早由龍樹菩薩在其著作中開闡。而曇鸞大師解釋龍樹菩薩的「難易二道」,說明難行道之所以難,在於全靠自力;易行道之所以容易,在於全靠佛力,而勸導我們應當仰信阿彌陀佛大願業力。

 

其實,說難說易,都是站在眾生的立場上來說罷了。如果站在佛的立場上,既沒有難,也沒有易,它是法爾如是、自然而然,如龍樹菩薩言: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我們講「容易」,實際上已經疏隔了,遠不足以形容那種法爾自然的狀態。比如說,一顆蘋果長熟了往下掉,我們不可能說「果子熟了,往地上掉很容易」,因為這是個自然狀況,無所謂難,無所謂易。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不念佛,沒有修持,自然就會隨順我們的貪瞋癡本性,隨順我們所造的身口意惡業去六道輪迴,這是必然趨勢。這就是業力牽引——自身造作的業力,會自然地牽引我們去六道輪迴。

 

自己的業力,會讓我們去六道輪迴;現在我們歸投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所引導的方向是哪里呢?自然是極樂淨土。既然我們不懷疑自身業力牽引去六道輪迴,為什麼反而懷疑:「仰靠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是不是很容易往生呢?」正因為念佛往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經中才說「自然之所牽」。

 

下面舉五個譬喻來說明易行道之易。

 

一、日出破暗喻

 

比如漫漫長夜之中,有人點了一支蠟燭,燭光只能照到周圍三尺寬、五尺遠這麼一塊地方,這一點光亮想要驅除漫天黑暗是根本不可能的。

 

可是太陽一旦升起來,世界就自然一片光明,所謂「日出而群暗皆消」。不能由於蠟燭破除長夜黑暗很困難,就以為太陽破除長夜黑暗也很困難。

 

漫漫長夜,代表我們的無始劫生死流轉。一支小蠟燭,代表我們靠自力微弱的修行。我們靠自己修行,想破除茫茫生死流轉的無明長夜,當然很困難了。而如果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如同太陽一樣,紅日初升,長夜得明,群暗皆消,非常自然。

 

再愚癡的人都大可不必替太陽著急,生怕黑暗擋住了陽光。阿彌陀佛的救度亦復如是,非常容易。

 

二、取水映月喻

 

有兩個人,都很仰慕喜愛月光。甲在青石板上畫了一個月亮,畫得很圓、很像,但就是沒有光;沒有光,他便拿白粉筆塗,塗得很白,但塗來塗去仍然沒有光。乙則端一盆水,往地上一放,月亮映入水中自然就顯現出來了,而且光芒四射。不能因為畫的月亮不能放光,就懷疑水中之月也不能放光。

 

畫月求光,比如我們修行不得法,完全用自己的想像,覺得這樣應該可以,結果達不到,就認為很難。以水映月,比喻我們念佛,念佛當下阿彌陀佛立即來到我們心中,大放救度光明。

 

月亮代表阿彌陀佛,水則代表我們仰投阿彌陀佛的心。月亮高高掛在天上,想要在青石板上畫出放光的月亮是不可能的,而把一盆清水往這裏一端,月影自然就來到水中。正如龍樹菩薩說:「信心清淨者,花開即見佛。我們信順歸命,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心花開放,便立即顯現佛的救度功德。

 

靠自己有漏有為的福業,欲求解脫,就如同在青石板上畫出一個月亮的影子,畫得很像——「我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但現在是凡夫——是挺像,但是沒有光;這就是凡夫有漏有為的造作,以之求解脫,當然很難。

 

可是,如果順著彌陀誓願,很容易!

 

有兩句話:

 

開池不求月,池成月自來。

 

有人挖了一個水池,他並沒有求天上的月亮來到池中。但是,這個水池開鑿好之後,清水灌進去了,月亮便自然來到水池裏面。

 

我們念佛往生也一樣,有因必有果,感應道交。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還在擔心著到底能不能往生,其實只要你平時一向專念的「池」成了,臨終彌陀「月亮」自然現前來迎。

 

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不用懷疑。

 

三、乾柴猛火喻

 

有一捆柴,有個人想把它點燃,這個人想,點柴需要溫度,他便把這捆柴放到開水裏泡,說:「這水有溫度,是熱的。」試問這樣柴能夠燃燒起來嗎?不能燃燒。如果是乾柴,且遇到猛火,這樣燃燒容易嗎?當然容易!

 

火代表佛,柴則代表眾生。柴有火性,比喻眾生皆有佛性。熱水就代表眾生有為之造作、有為之修持。

 

雖然我們所修的有為善法帶有善法的影子,如同熱水和火有熱度,然而它本身還是不減濕性,不能燃燒。也即是說,這些善法本身如果沒有達到無漏、無為,仍屬於流轉的、顛倒的、虛偽的造作,要靠它們解脫生死是絕不可能的。

 

柴本身還有濕氣,所以不容易燃燒。濕氣就代表眾生的疑惑心,它解脫的根機尚不成熟。什麼叫乾柴呢?就是眾生根機成熟了,全心歸命阿彌陀佛,沒有了懷疑心,好比乾柴沒有濕性了。

 

猛火,就代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歸命願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等於乾柴遇到猛火,熊熊大火立即燃燒,很簡單,很容易。

 

雜行雜修,如同開水泡濕木,不可能燃燒。專修專念,如同猛火燒柴,濕柴也能很快烤乾,很容易燃燒。不能因為雜行雜修難以往生,就懷疑專修念佛也難以往生。

 

四、蓄水灌溉喻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裏有一個比喻,來說明八地以上菩薩的「無作妙用」,如何地供養諸佛、化度眾生。所謂「無作」,即是不需造作,自自然然的,無需費力。八地菩薩尚且如此,何況阿彌陀佛呢?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是按照其誓願而來的。他絕非成佛後隨機去想:「我這樣去度此人,那樣去度彼人……」佛在其成佛之前已經規劃好了度眾生的方法;一旦成佛之後,眾生只要順了佛選定的方法,就自然得度。所以,佛只需端身一坐,便影現十方,很自然就度眾生了——方法設定完之後,眾生順著這個方法自然就可以得度了。

 

曇鸞大師打比喻說:有人為了灌溉大片的田地,會先找一個地方,量地勢,築水壩,建一座水庫,然後用水渠開挖到每一塊田地,這樣,田地需要灌溉的時候,就不必辛苦地一擔一擔往田裏挑水,只需把閘門打開,水就自然歡快地流到高低不同的田裏,每塊田地都流到了,絲毫不用人操心。

 

阿彌陀佛也是這樣,他在成佛之前發了四十八願,築起了六字名號的功德海,儲滿了功德水。我們十方眾生的心性他都非常瞭解,對每一個眾生,他都鋪好了一條功德管道到我們的心坎中。只要我們不封住心門,把心中的小閘門一開,阿彌陀佛的功德法水就進來了。很簡單,很容易!就像我們家裏用自來水,水龍頭一打開,自來水自己就來了,這是因為自來水管道早就鋪設好了。如果在自來水管外面安一個水龍頭,怎麼都不會放出水來。

 

我們願生極樂世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像水龍頭打開了一樣,功德法水自然就流到我們心中:這不是很容易嗎?

 

如果不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而是修別的法門,想流出阿彌陀佛的功德法水,出不來呀!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自來水公司將管道鋪到我們家裏,我們每家每戶都有自來水。阿彌陀佛用無量無邊的神通、智慧和光明,為每一個眾生發起誓願,像佈線一樣,布到我們的心中。只要我們打開閘門——也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接著就流淌出來「乃至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五、子承父業喻

 

有人覺得念佛往生太容易,不敢相信,這樣想就是和阿彌陀佛太見外了。

 

為什麼說見外呢?比如說父親有龐大的產業,兒子如果來繼承產業,兒子會覺得容易或難嗎?他沒有這個概念:「真的容易啊,我這麼容易發了一筆財!」如果兒子抱著這樣的想法,似乎這是偷來的資產,而不是他本當有的。父產子承,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父親的產業就歸兒子所有,沒有什麼容易不容易,他的就是你的。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功德歸我們,我們的往生由阿彌陀佛成就,這是天經地義、本當如此、不從外得的。

 

我們乘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功德往生極樂世界,不要這樣想:「我怎麼突然發了財了,我怎麼賺了這一筆了?」我們初期的時候會有這種喜悅心。可是時間長了,你就會覺得很平常,很平淡。所以印光大師講:不要輕狂,名號本來就是大家的,誰念了都能往生,你本來就應當得到。

 

~~~~ 淨宗法師

 

文章引用自 ~ FB 善導大師的淨土宗傳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淨土法門易行五喻
    全站熱搜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