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要功夫得力,一定要把生處
轉變成熟處,熟處轉變成生處
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去障礙的法門。我們今天採取「持名念佛」的方法,但是念佛的人很多,真正將障礙去除而功夫得力的人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於佛號的真實義,了解不夠透徹。第二個因素,煩惱起現行時,佛號提不起來。這就是對於佛號不夠熟悉,還是相當生疏。古德說,念佛人要功夫得力,一定要把生處轉變成熟處,熟處轉變成生處。妄想習氣是熟處,佛號很生疏,所以念頭一起都是煩惱。這就是教我們把生熟換一換,在一切時、一切處,心裡一起念就是阿彌陀佛,把佛號變熟,把煩惱習氣變生疏,功夫就會⋯⋯得力。
浄空老和尚開示:「《大疏》云:如北辰所居,眾星拱之」,北辰就是北極星。晚上我們看天空,整個宇宙都在動,不是宇宙,是地球動,地球自轉,所以看到整個宇宙都動了。哪裡不動?北極星不動,所有的星都繞著它轉,它是個軸心,都繞著它轉。這就是它是主,所有一切星都是伴,比喻這麼個意思。「今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十念必生願為大願之本。專重持名念佛,名具萬德,此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之功德」。這很重要,你要曉得之後,真明白、真懂得了,你把一切都放下了,死心塌地就這一句佛號,你的成就直追鍋漏匠。鍋漏匠圓滿成就了,沒有別的巧妙,他什麼都不會,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實在講,就是因為他什麼都不會,這一樣東西叫他得到究竟圓滿。如果他什麼都會,他心就雜了、心就亂了,他不能有這麼大的成就。
所以,我們看到愚笨的人,千萬不能瞧不起他,他要一發心學,誰都趕不上他。這什麼原因?他心專一,他什麼都不會。能者多勞,愚拙之人他只有一條路走,那一條路他走通了。所以,中國古人有所謂「愚者一得」,一般有智慧人沒有見到,他知道了。他知道得很有限,就知道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裡面圓具萬德,道理在此地。聰明人一聽覺悟了,得大受用!此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的功德,「舉體是華嚴玄門圓明具德之義」。就這個地方所說的,第一門,同時具足相應門,主伴圓明具德門,一前一後,當中統統含攝在其中,都在這一句佛號。
「經中《三輩往生品》云:乃至獲得一念淨心」,注意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我們就是沒有辦法抓住這一念,我們是很多念頭聚集在一起,變成雜念,很複雜很複雜。修行人的本事在哪裡?就是把那些很多很多的念頭慢慢集中到,真正把它集中到一念,因為念念不可得。三十二億百千念,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是一彈指,我們也許看到一個閃光,裡頭內容完全不知道。那是多少?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才讓我們眼睛有這麼一點感覺。它的內容是什麼?它的內容是遍法界虛空界。怎麼知道的?三百二十兆不知道,三千二百兆,給它加十倍,我們知道了。三百二十兆加十倍,三千二百兆,是多少?差不多兩秒鐘吧。兩秒鐘我們概念清楚了,我們才能看到,這麼多的雜念聚集在一塊,我們才有個清晰的概念。那個概念是什麼?宇宙,整個宇宙,兩秒鐘裡頭看到的。一秒鐘能看見,不清楚,兩秒鐘比較清楚一點。乘五,一秒鐘乘五倍,一千六百兆,再加一倍,三千二百兆,兩秒鐘可以看清楚了。所以,一念可貴,「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念難得。
一念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一念是自性本定。這就是什麼?真心是定的,那就是真心。動了?動了就是妄心。太微細的波動,一秒鐘,這個波動是一秒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這麼微細的波動,這都是妄念。這個波動一起來之後,念念都是妄念,妄念相續,這是凡夫心。聖人心,這聖人是大聖,不是小聖,大聖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大聖。他們修行的功夫,就是能把這個心盡量收小,盡量收收到接近一念。真正到了一念,我們知道那就是妙覺如來。等覺菩薩生相無明破了,回歸自性,自性本無動搖,這才叫功德圓滿。這一句佛號從哪來的?就是從一念來的。我們雖然達不到一念,我們就念這句佛號,念久了,不知不覺自自然然的就接近一念。契入一念,你就證得八地以上,八地以上契入了。
所以「發一念心」,一念淨心,淨心沒有染污,就是淨心。什麼東西染污?起心動念就染污,分別執著是染污,佛對凡夫說,那是很嚴重的染污。我是染污,所以第七識叫染污意,它就是染污的。第七識的體是什麼?是我見,就是有一個我這個概念。從我連帶產生的,我是主,產生三個伴,主一出現,伴就跟著來了,這個伴是我愛、我慢、我痴,就是貪瞋痴。我愛是貪,我慢是瞋恚,我痴就是愚痴,貪瞋痴跟著來了。所以貪瞋痴叫三毒煩惱,俱生煩惱,它不是修來的,你有我,就有這三個。有修養的人、有學問的人,學過聖賢之道的人,他能把這三樣東西控制。他有,會不會發作?會發作,讓它有限度的發作,它有個範圍,不能越過。要真正斷了,這才稱聖人。(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 ~ FB 許麗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