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6749_251357468362233_1445738058_n

 

          你有德行有大願  功夫深品位高 

 

         念一聲佛號   普通人念一萬聲都比不上

 

 

淨宗,只要有信,只要有願,解不解都沒關係。蕅益大師說,有這兩個條件,決定得生淨土,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功夫在哪裡見?功夫在德行,功夫在願力。你有德行、有大願,這功夫就深,那念一聲佛號,普通人念一萬聲都比不上。譬如說別人念佛求生淨土,只求自了;你念佛求生淨土,我成佛之後像阿彌陀佛一樣普度眾生,這心不一樣。這兩個人同樣是一句佛號,力量完全不相同。

 

   

 

為自己,這個力量很薄弱,能去,不是不能去,品位不高;那個念念我成佛是為度眾生的,這個力量大,這能量很大,到極樂世界⋯⋯品位很高。大願,大心大願、大德大能,肯定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我要面面顧到,怎麼能為一身?面面顧到,裡頭包括我這個身;單顧我一身,不顧全面,這身都靠不住,都落空了。這個地方見到我們念佛功夫的深淺,戒定都是功夫,願行是功夫。 

 

 

 

浄空老和尚開示:我們學《無量壽經》,就這一部經深入。深入經藏,長時薰修,這成佛,不能成佛也是法身菩薩。這個指導不得了!無論用在世法、用在佛法,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他成就的祕訣,第一個就是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第二個真聽話,文字裡頭所說的,完全明白之後要落實,我要真正把它做到;第三個要真幹,要真正發心,長時薰修。在這裡面得三昧,用佛法說叫讀書三昧,專攻《論語》,論語三昧;專攻《孟子》,孟子三昧。不做到不行,做到是聖人。學《論語》,要學得跟孔子一樣;學《孟子》,也得跟孟夫子一樣,真學成功。

 

 

 

所以任何經論,你找你喜歡的,為什麼?容易攝受,喜歡它。找一本東西,不喜歡的,就很難學;喜歡的,很容易學。必須要時間,至少要十年,十年就一本書,其他的都沒有,他就得三昧。這一門通了,沒有學的東西統統可以貫通。所以古人講,一經通一切經通。縱然不能全通,跟這個性質相同的,一定全通。像整個佛法不能貫通,但是同一個宗派的他通。這個法子妙絕!外國人不知道。現在中國人自己也不知道,每天去學,什麼都學,學得好辛苦,學了一輩子,什麼也沒學通,精神、精力、時間統統浪費掉,叫真可惜。

 

 

 

所以這一句,我們要把它記住,法性中含攝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所以只要入佛法藏,對於一切佛法自然貫通。是故入佛法藏,就是《法華經》裡面所說的「善入佛慧,通達大智」之義。智慧打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又《甄解》據從果向因」這個意思來解釋,「如來一切功德寶藏,佛果功德也。此之功德大寶海,說言佛法藏」,這個就是經上講的佛法藏的意思,「即是佛所得一乘」,一乘是成佛之道,佛證得了。

 

 

 

下面這一行是黃念老說的,他說,「《甄解》之說,顯會中諸菩薩皆是大權示現,從果向因,已入如來一乘果海,但不捨因行,故來會贊助釋尊。」這個意思就是說,釋迦牟尼佛會下的菩薩、聲聞這些人,統統都是已經成佛的人,不是凡人。釋迦佛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成佛,教化眾生,他們也統統來了,來協助釋迦牟尼佛,以佛弟子身分出現。以大乘弟子出現就是菩薩,以小乘弟子身分出現是羅漢。其實不是真正的羅漢、菩薩,都成佛道了,所以他們統統都入法藏、都究竟彼岸。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世出世法都不外乎這個例子。

 

 

 

  世間法,一個帝王出現在世間,他那些大臣跟他宿世都有非常深的緣分,這一世出現,來幫助他。不是沒有緣分,統統都是有緣人。但是世人容易迷於名利財色,在一起免不了造業。不像佛法,佛法他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所以一般稱為淨業。佛菩薩,佛的這些弟子,所作所為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生三善道。他們這一會如果散了,各歸本位。本位至少都是實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絕大多數的是常寂光土裡頭的妙覺如來,所以佛會、菩薩大會無比殊勝。

 

 

 

由此也能看到一著,就是佛成佛,示現成佛教化眾生,諸佛都來贊助,諸佛來的是化身,化身無異於真身,來成就度眾生的大事,所謂大事因緣。你看合作得多麼好!像舞台表演一樣,世尊唱主角,這些人來唱配角,演得精彩極致,讓這些眾生看到受感動,接受了教育。多少人看到、聽到了,覺悟,那叫有緣眾生,叫根熟眾生。這些示範我們應該要學習,誰唱主角、誰做配角都一樣,平等平等,沒有爭執的,沒有哪個搶著要做,沒有,自自然然的,表演給我們看。

 

 

 

  如果世間人也都有佛的智慧,知道來到這個世間遊戲神通,有佛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德行、一樣的能力,在世間建立一個事業叫佛化,完全用佛教化的這些原理原則,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第一。社會上各行各業都可以經營,但是事業決定不能害眾生,害眾生的事業決定不幹,利益眾生。利益眾生最殊勝的、最圓滿的,無過於教育。佛書念透了,覺悟了,辦學校好!

 

 

 

釋迦牟尼佛一生辦學,不搞政治。他自己是王子出身,不出家,做國王。王位捨棄了,世間榮華富貴捨棄了,他搞教育。教化眾生,教化世人,他成功了。他如果做皇帝,做得再好,二千五百年之後沒人知道,誰知道他?他搞教學,你看這個世界上跟他學的人多少?世世代代,到現在還是成億的人來追隨。國王做不到。這個是真實智慧,世間人講真實利益。中國古人習慣說三不朽,這講人生的價值,立功、立德、立言,永遠傳給後世,釋迦牟尼佛做到了,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圖文取自網路)

 

 

文章引用自 ~ FB 許麗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