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佛心的曇鸞大師是怎樣解釋
“自他二力”的 ? (一)
文/淨宗法師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棄自力靠佛力
一、曇鸞大師判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所開顯的“自力與他力”,是淨土宗的一對重要概念。
自力——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生死輪回。
他力——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往生成佛。
相對“自”而言“他”。這裡的“他”不是其他人,是專指阿彌陀佛。
這是我們中國的祖師曇鸞大師對龍樹菩薩“難易二道判”的一種解釋。
(一)曇鸞大師與《往生論注》
曇鸞大師是深有來歷的人,出生在南北朝時代的北魏,家住山西五台山附近。大師仰慕文殊菩薩的神異靈感,十四五歲就出家了。大師世學也很精通,對於儒學、老莊、醫術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詣。
大師出家之後,主要研學龍樹菩薩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為當時有名的“四論”學者。
後來,他注解《大集經》,在注解的過程中積勞成疾,四大不調,久未痊愈,只好停筆,外出尋找治病的方法。走到秦嶺一帶,駐足仰望天空,看見不可思議的景像,“六欲階位歷然齊睹”,六欲天層層相疊,每一層都看得很清楚。看到這個景像之後,他的病霍然痊愈,就想回去繼續注解經典。又一想,“不行!人命危脆,旦夕無常,如果能先學到長壽之術,方可長久住世,弘揚佛法,那我先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術”。於是找到當時名聞天下的山中宰相陶弘景。陶隱士見到他,非常高興,秘授十卷仙經。
返程行至洛陽,大師遇到了印度來的三藏法師菩提留支,就談論起來。菩提留支對他講的仙經、長生不老術很鄙夷,“外道哪有長生術?如果真講長生術,唯有我佛教大覺金仙氏才有!外道所修那一點,縱然少時不死,或成個神仙,最終還要三界輪回”,就傳給他淨土經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便和阿彌陀佛一樣,證得無量光明、無量壽命,證得圓滿覺行的佛果,這就是“佛門長生術”。曇鸞大師得到菩提留支三藏的傳授,回來之後就專修淨土。他遺留在世間最有名的著作就是《往生論注》。
淨土宗三經一論,三經就是《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這是三部經典——正依三經;一論就是天親菩薩的《往生論》。
為天親菩薩這部《往生論》作注的,就是曇鸞大師。
天親菩薩是位了不起的菩薩,有“千部論主”之稱,比龍樹菩薩晚出生大概兩百年左右,他著作了《往生論》。可是,《往生論》不好懂,曇鸞大師就撰寫《往生論注》來解釋《往生論》。很遺憾,《往生論注》在中國也沒有流傳下來,大約是在唐末“會昌法難”之後,與很多經典一起失傳了;也是在清朝末年才從日本回流到中國。
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看到《往生論注》之後,曾刊行流通,對曇鸞大師非常崇仰,說曇鸞大師解釋的這部《往生論注》:
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
徹底圓彰,和盤托出。
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辯,
何克臻此!
天親菩薩寫《往生論》的本心,他的真實願望,阿彌陀佛誓願的功德,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裡完全開顯。曇鸞大師如果不是深悟佛心、具無礙辯才,那是寫不出這部《往生論注》的。
曇鸞大師和龍樹菩薩特別有因緣,他臨終之前,龍樹菩薩現身來給他講了一首偈語:
已落葉不可更附枝。
未來粟不可倉中求。
白駒過隙不可暫駐。
已去者叵反,未來未可追。
現在今何在?白駒難可回。
曇鸞大師一聽: “這是告訴我往生的時間到了。”就召集弟子大眾,說: “我要回歸淨土了。”出家、在家來了三百多位弟子,大家在一起念佛,
曇鸞大師就說:
地獄諸苦,不可不懼;
西方淨土,不可不欣。
“地獄之苦,不可不厭離;極樂之淨,不可不欣求:這是我對你們最後的囑咐。”說完之後,端身正坐,手執香爐,高聲念佛。這時候,佛光滿室,天樂鳴空,佛菩薩浩浩蕩蕩地前來迎接,在場大眾皆悉見聞。
曇鸞大師是這麼一位了不起的祖師。
(二)難行道唯是自力
曇鸞大師作的《往生論注》,開宗明義,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引用龍樹菩薩《易行品》中所講的“難易二道”來作解釋,說:為什麼難呢?在“無佛時代”,沒遇到佛,要修行達到不退轉,很難。
曇鸞大師列舉了五個難點。
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外道表現出很善的相貌,說一些相似的道理,我們沒有智慧鑒別,認為這就是佛教,其實它是外道法。
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聲聞”就是阿羅漢,只求自我解脫,障礙發大菩提心。
三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惡人惡緣障道,修行不成功。
四者顛倒善果,壞人梵行。今生有修持,來生做大富貴人,有權勢,有財力,可是佛法因緣忘記了,趁著福業而更加造業墮落。這叫“顛倒善果”,顛倒的,並不是順法性的,是不清淨的,染污的,系縛的,不能讓我們解脫的,能破壞我們的清淨修行。
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
只是靠自力,沒有佛力的加持。
這五難,第一是智難,第二是因難,第三是緣難,第四是果難,第五是根本難。難行道為什麼難?因為靠自力,靠自力才有前面種種難。
(三)易行道乘佛願力
曇鸞大師解釋“易行道”說:
“易行道”者:
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
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易行道因為靠佛力,對比難行道的五種難,則一樣都不難。只要信佛,並不需要靠自己的智慧,沒有智難;只要願生淨土,便是成佛正因,此心誰都能發得起來,沒有發心之難;乘佛願力,沒有惡人惡緣破壞之難;得生淨土,即得不退,沒有顛倒善果之難;佛力住持,無自力之難。
曇鸞大師對易行道和難行道作了簡單的說明:易行道之所以易,是因為乘佛願力;難行道之所以難,是因為只有自力,沒有佛力的加持。這就很明了了。
對於他力,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應該更容易理解,因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他力的世界當中,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都離不開他力。比如說,這麼大一個講堂,我在這裡講,如果靠我個人的氣力,只有前面的人能聽到;可是因為有麥克風,後面再遠的人也能聽得到,這就是他力。
現代社會分工細致,科技發達,我們都生活在他力的世界,交通、通訊工具,都讓我們很能明了他力,打電話,坐火車,坐飛機……無一不是仰仗他力。以這樣的例子來看我們佛法的修持:有難行道,有易行道;有自力門,有他力門。
(四)當乘他力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開頭的地方分析自力、他力,到最後結尾,首尾呼應,曇鸞大師說:
愚哉,後之學者!
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愚痴啊,後來的學佛人!聽說有阿彌陀佛大願業力可以乘托,你應當相信,你應當乘托啊!不要自己局限自己,認為像我這樣的人,怎麼夠資格乘托佛力呢?我應該達到什麼程度……
大師老婆心切,分析自力和他力的目的,是要勸導我們仰仗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所以,才會很懇切地說“當生信心,勿自局分”。
我們不要做愚者。我們在世間辦事都很精明強干,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想盡了方法,托盡了後門,找盡了關系,所謂“關系網”。阿彌陀佛有廣大的關系網,八萬四千光明,像網絡一樣,遍布整個宇宙空間,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就入阿彌陀佛的光明之網。
不乘佛力,就很愚痴。
所以,不是阿彌陀佛不慈悲攝受我們,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畫了個圈圈。怎麼畫圈呢?我們每天自己就想:我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是肯定不能往生的!每天念佛,就想到“我不能往生”,自己設了一個界限:我心地沒有清淨,怎麼能往生呢?
大家翻開淨土三部經,裡面沒有一句話要求我們要達到心清淨才可以往生。當然,也有人說《阿彌陀經》就講到“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比清淨心還難!
這裡就涉及到法義傳承的問題。對《阿彌陀經》這四個字,歷史上有兩種解釋。如果依據善導大師的解釋,就很簡單,很容易,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如果按照禪定功夫來解釋,執心不起,妄念不生,那就難了。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用難行道來解釋,那是不合理的。
往生極樂世界,善導大師的解釋,都以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為標准:這裡的“一心不亂”就是《無量壽經》所講的“一向專念”。
這就是傳承不同,解釋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們要聽信哪一個?
我們之所以學習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就是因為善導大師的解釋上契彌陀之本願,下契眾生之根機,萬修萬人去。別的解釋,上不契彌陀本願,下不契我等根機,萬修難得一二往生。結果你把那個抱著當作金科玉律,拿來妨礙阿彌陀佛的救度,這就是自我設限了。
善導大師在《法事贊》裡解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
教念彌陀專復專。
“專復專”三個字,就是解釋“一心不亂”。“一心”就是專心,“不亂”就是不雜亂。一心是專,不雜還是專。“持執名號,一心不亂”,就是專稱名號,專而又專,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這才是易行道。
所以,曇鸞大師叫我們不要自己局限自己。
三對照
學習法義,不論是我們講出去的話,還是我們聽進心裡的話,都需要三對照。
第一,對照經典。
淨土法門的正依經典,就是淨土三部經,不是《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其他經論。我們修學淨土宗,談論淨土法門,就以淨土正依三部經作為依據。其余經典與淨土三經所說有不一致的,我們應該依據淨土三經,不依他經。
講到淨土法門,必須對照《無量壽經》怎麼說,對照《觀經》怎麼說,對照《阿彌陀經》怎麼說:要對照這三部經。
第二,對照祖師的解釋。
比如剛才講的“一心不亂”,它是淨土宗正依經典《阿彌陀經》裡講的,但是,如果不是淨土宗祖師的解釋,我們就不能依從。
首先要依善導大師。淨土宗在中國有十三祖。十三祖的教義傳承不完全一樣,有的帶有天台思想,有的帶有華嚴思想,有的帶有禪宗思想。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純粹的、沒有他宗思想觀念的。善導大師的著作“五部九卷”,通通講極樂世界,通通講阿彌陀佛,通通講念佛往生,純一無雜。他本人就是阿彌陀佛化身,就以彌陀誓願來解釋所有淨土的教義。所以,我們要依從善導大師的教誨。
凡是善導大師講到的,就是楷定過的,我們依善導大師,不依其他。比如天台宗判凡夫往生凡聖同居土,善導大師判凡夫往生報土,我們依善導大師。又比如有人提倡萬善齊修,回向淨土;善導大師強調一向專念,百即百生;而雜行回向,百中稀得一二往生。我們依善導大師。
若是善導大師沒有講到的,我們再參考淨土宗其他祖師的解釋。
第三,對照事實。
有經典的依據,有祖師的依據,再有事實的證據,我們就安心了!比如,有人講念佛達不到一心不亂的功夫不能往生,可是我們看到很多往生傳記裡那些人都達到事理一心不亂了嗎?我們身邊也有人往生,難道他們都達到事一心、理一心了嗎?事實證明,就是平常的凡夫,只要信願堅固,專修念佛,決定可以往生!
經典和祖師,理證和事證,以此作為我們的標准。
我們是按照淨土宗的傳承來講述,我們學法要有規矩,不能亂講。如果對別人講,我們要慎重,“我所說的這句話,有沒有經典依據?有沒有祖師依據?有沒有事實依據?”如果是別人告訴我們的,我們也要這樣來理性地思維:這樣說,有沒有經典依據?有沒有祖師依據?有沒有事實依據?
我們往往缺乏這樣冷靜的思維和審慎的態度。
聞法,要有正確的聞法心態,要如理思維,要冷靜。不要盲從,不要隨便肯定,同時也不要隨便否定。必須對照淨土三經,對照善導大師的解釋,對照事實。
(待續)
文章引用自 馬來西亞善導淨土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