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菩薩淨行的基礎是什麼

 

                         淨空老和尚開示

 

 

 

  我們這口氣還沒斷,還在這個世間,一定要記住持戒。持戒特別要懂得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了凡四訓》、學《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學《十善業道經》。在現前我們的階段,如果不把這個根紮牢,也是假菩薩,也是玩假的,不是玩真的。玩假的,六道出不去,念佛不能往生,這個要懂。

 

 

  那你要是問,黃忠昌做到了沒有?我講的這些東西他做到沒有?他沒學過,他全做到了。為什麼知道他全做到?他這兩年十個月念佛的時候止語,你看他有一篇文章,講什麼?講止語的利益、功德,你就知道。止語,不說話。止語到一段時間的時候,對外面所有一切東西都不在意,人家也不會跟你講話。真正做到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日常生活當中完全是隨緣,沒有任何挑剔,什麼都好。自己一天到晚痴痴呆呆,好像是個沒有用的人,沒有作為的人,貢高我慢的習氣全沒有了。對任何一個人能起恭敬心,他體會到六祖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止語到一定的程度達到這個境界。「淨行品」裡面,我就不曉得他相不相應,大概是很困難。但是前面我給你講的基本的這三門功課他做到,這是他必生淨土所具備的條件,這個東西不學行嗎?

 

  只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守住不說話,三年不說話,他心定的。他的願力很強,念念求生淨土,念力太強了,所以他能把這個世間捨得那麼乾淨。所以世緣不放下,那就像繩索一樣,你想走,走不了,綑綁住你。經上常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要把這五條根斬斷,你才能超越;有一條拉住你,你走不了,何況五條還得了嗎?他能把這個根斬斷,所以能自在往生。走之前,到這個地方來禮拜、來謝恩,都是做出榜樣給大家看的。他來禮拜、來感恩,不是他肉身來,這大家見不到,鬼神見到。來了之後,回去才斷氣往生的,不但度了很多人,而且度了更多的鬼神。我們同學要認真努力。

 

文摘恭錄菩薩淨行的基礎是什麼29-048-0001

 

 

 

止語的好處 —— 黃忠昌居士

 

(1) 真正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使自己能盡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業,積累往生的福德資糧。同時可以防止辛苦修積來的一點福報從說話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過而招來的麻煩和災禍,在較大的程度上斷絕了菩提道上的業因業緣。

 

 

(2) 能夠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壞正法道場的重罪。諺語有謂「人平不語,水平不流」,易經上也說「吉人寡語」。凡夫喜歡雜心閑話,其實是由於內心裡貪瞋痴慢的煩惱習氣太重,不說話就難受,總要找話題來消遣消遣,太喜歡說話的人確實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說明他幾乎還沒有覺悟,還沒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裡常存慚愧,一定會珍惜光陰,把精力用在聽經、講經、看書、念佛、拜佛。凡夫說出來的話既然是由煩惱習氣所引發,就難免對他人的害處遠遠大於好處,而且又缺乏真誠恭敬心。言談當中不知不覺就會誤導人、傷害人,於是由許多的小磨擦而演變成大磨擦,終於破壞了彼此之間的和諧,於是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過,而自己往往還不知不覺。既然破了六和敬,當然也破壞了正法道場,干擾了他人的正常修學,製造了惡劣的修學氣氛,這個罪過當然不輕。

 

 

(3) 能夠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凡夫煩惱習氣很重,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事情就會發牢騷,看人不順眼就想去糾正人、批評人。譬如見人說話太大聲,就想去制止他,見人關門動作粗魯,發出巨大的聲響,又想去糾正他,見人小便後不沖水,就想去批評他。止語就可以避免這些過失,逼著自己樣樣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慢慢地就會做到「不見他人過,只見自己過」,逐漸就會懂得「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人心」,心漸漸不再被外境所轉了。

 

 

(4) 能夠提升自己的誠敬心,能夠得到佛菩薩更大的加持。誠敬心多一分則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薩的一分加持。止語是佛菩薩之所歡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現,比起不修止語,對佛法、對護法、對眾生、對道業的誠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許多。

 

 

(5) 能夠提升自己的警覺心。因為止語,受到別人的干擾會比較小,於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煩惱習氣生起之時能比較迅速地察覺,並且令其息滅,久而久之,煩惱習氣就會被控制位。同時也常常比較容易覺察出自己的毛病和過失,也能較快地攺正過來。

 

 

(6) 能夠比較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跟人說話時間久了,人家也不會找自己說話,不用常常應付人,受到的影響就小,就有更多的時間聽經、讀經、看書,凡事不聞不問,心裡沒有憂慮牽掛,心常能保持空靈,心就愈來愈清淨,心愈清淨就愈有智慧。

 

 

(7) 能夠更好地學習隨緣度日。因為止語,人不得不老實,不得不放下種種的要求和意見,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沒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漸漸地就學會了隨緣度日,同時也不斷,學習在一切順逆善惡境緣中保持心平氣和,久而久之,煩惱就能伏住了。

 

 

(8) 能夠放下種種恩怨。與人多說,談得投機則生感情,談得不投機則免不了產生磨擦,就很容易與人結下怨仇,這些恩怨就會對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礙。常常找人說話,有時無意中也會得罪人,如果特別喜歡和某人說話,另一個人也許會想怎麼就不跟我說話,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產生讓人生煩惱的過失。同時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一切人。

 

 

(9) 能夠增長謙卑、恭敬的心。因為不再發表意見了,人家也不會再問您這樣那樣的問題,貢高我慢、自以為是的煩惱習氣漸漸就會淡了下來,人人都不再對您多加關心,時間久了,就會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謙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覺也漸漸地增長起來了。

 

 

(10)不提供機會讓人與自己談話,也減少了別人造業的機會,同時也能防止有人煩惱起現行而找藉口來障礙自己的正常修學

 

 

(11)止語其實是在享清福。止語久了的人,會覺得說話是很麻煩、很辛苦的事,請他說話他會感到很不願意,也很不自然。

 

 

 

 

無心始可登覺路。有口只宜念彌陀。
佛號萬千猶患少。世緣半句已嫌多。


——《蓮公大士淨語》

 

電子卡 http://www.amtb.tw/e_card/ec_1.asp?card_index=503

 

 

 

淨空法師專集網http://www.amtb.tw

 

 

arrow
arrow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