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  

 

 

             學佛的清淨三業

 

                             聖嚴法師

 

 

大家都是來學佛修行的,所謂學佛修行,據蕅益大師的解釋是,以佛的清淨無礙身、口、意三業,做為標準來學習。雖然凡夫無法跟佛一樣,但應該時時刻刻皆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語業是口不離佛法,以佛法和人談論,使人從中獲益並讚歎佛法,並且令自己信心增加,隨時與佛法相應,自利又利他。

 

 

不論是修學人天乘或大小乘的佛法,都必須捨離貪、瞋、癡、慢等無明,若無法立刻捨離,最少應保持距離;否則,非但於己無益,對人也有損。佛法是要我們離欲的,也必然是利人的,所以應勉勵自己非佛語不說,這就是口業清淨。

 

 

身業是以佛行來做為我們自己的行為準則,佛行必然與菩薩戒的菩薩行相應,我們學佛行就是要將身體的動作、表情、威儀,在舉手投足之間都和佛的清淨身業相應,雖然無法時時相應,至少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佛心即是佛的清淨意業,是智慧與慈悲的融會,我們的起心動念雖不能全像佛心一樣,但於動念時,應觀察是否和佛的智慧、慈悲相應。利他是清淨心,是不求果報及回饋的心,也就是基於菩提心的菩薩行。如果想到付出時,沒有回收很冤枉;認為自己犧牲太大了,沒有人讚歎你、擁護你,仍然是默默無聞,因此而失望、消極、悲觀;認為這個僧團的師父方丈及綱領執事們沒有關懷你而忿忿不平,如此的修行既非人天道,更說不上菩薩道,這是三惡道。

 

 

法鼓山僧團的前身是三學研修院,實際上是以佛語做為我們的語言,以佛行做為我們的行為,以佛心做為我們起心動念的依準,能夠如此,即是修行。

 

 

假如說話尖銳、狠毒、刻薄,動作輕浮、散漫,心有不滿、忿怒,和佛的三業都不能相應時,應想辦法隨時檢點懺悔、修正自己。如果在人前人後,朝著佛的三業努力,一切就會平安如意。

 

 

聖嚴法師《法鼓晨音》

 

 

林歈軒

 

 

arrow
arrow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