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淨土百問 (三)
- 目 錄-
三、實修篤行
(1)我沒有皈依,但我這十幾年來,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點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懶,有時侯一覺睡到下午,燒香沒有固定時間,請問這樣是否不好?……………………………………………………101
(2)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淨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持名念佛時,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號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采用呢?……102
(3)我素喜研究經教,手不釋卷,津津有味;而於持名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舉,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如何對治?………………………………………………107
(4)我受了五戒修持淨土,現在早晨誦《楞嚴咒》,有的佛友說,這是雜修,但我已在佛前發誓,一天誦《楞嚴咒》一部,請師父開示。…………………………108
(5)阿彌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時常會嗝氣,或者覺得有股氣堵在胸口,這是怎麼回事呢?………………………109
(6)用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110
(7)平時念佛都是散亂心在念,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11
(8)念佛對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論上解釋呢?……………………………………………………113
(9)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注?………………114
(10)一天至少念多少聲佛號才有效果?有效地去除妄念?…………………………………………………115
(11)是否能夠在念佛號之前祈求阿彌陀佛佛光加持,幫助我,驅除心中的貪、瞋、癡?……………………116
(12)專修淨土的人靜坐時,吸阿彌,呼陀佛,還是不管呼吸,只專注在阿彌陀佛聖號上?…………………117
(13)弟子所在的縣,既無寺院又無居士團體,親人去世時,弟子如何助念?臨終如何勸導?在親人耳邊放念佛機可以嗎?……………………………………117
(14)平時念《阿彌陀經》及佛號,有時幫蓮友臨終助念結緣《地藏經》,這是否與一門深入的原則相抵觸?…………………………………………………118
(15)我在生活中,以“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自警,佛號不斷,但就是不能入定,怎樣才可以入定呢?…………………………………………………119
(16)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釋各不相同,但《淨土聖賢錄》中記載他們都得以往生。既然法門無量,殊途同歸,那修其它法門也回向淨土,不也照樣往生極樂嗎?懇請法師開示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120
(17)有人在百萬佛號閉關期間,若以決死之心,不吃不睡,求佛接引,是否屬於自殘自體,是否如法?宋瑩珂法師閉門三日,與東晉覺明妙行菩薩七日不吃不睡如何解釋?……………………………………122
(18)東林寺作為淨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別強調計數念佛,譬如百萬佛號閉關、“五·一”黃金周佛七、“十·一”黃金周佛七以及每日念佛規定數量,不知有何依據?………………………………………125
(19)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126
(20)“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具體落實在念佛的時候,應該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12
(21)淨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何因緣?如何對治?…………………………………………………128
三、實 修 篤 行
(1)問:我沒有皈依,但我這十幾年來,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點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懶,有時候一覺睡到下午,燒香沒有固定時間,請問這樣是否不好?
答:由於你還沒有皈依,我們也不想用更高的標准來要求你了。你沒有皈依還能想到在佛面前點三根香,已經不錯了,但如果要從修行的角度來衡量,你的上述行為是不好的。首先,你放縱了你的懶惰,說明你的求道之心還沒有上來。懶惰放逸是眾生與生俱來的煩惱。權且不說你學佛修道,就是做世間的事業,這個懶也會決定你是一事無成的。燒香你沒有規定時間,說明你這個人生活沒有規律,沒有秩序,沒有管住自己的決心。所以從世間法來看,也是不好的。那怎麼辦?你既然燒香,就規定好時間。你怕睡覺睡得太晚,就放一個鬧鐘在那裡,鬧鐘響了你馬上起來。睡覺只要恢復體力即可,不可將睡覺當作享受。一寸光陰一寸金,當勤精進。
所以現在你既然接觸到佛法,須知“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你應進一步地要求三皈依,要求佛法僧三寶的加持,要把你懶惰放逸的毛病改掉,規定時間點三根香。不僅點三根香,你還要開始規定一個功課,要念佛。點香之後你最少要拜三拜吧!拜三拜你最少要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吧!念完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再拜三拜結束。你不能點了三根香就沒事了,要轉換自己的念頭。怎麼轉換?用至誠恭敬心。我們點香、我們禮拜這是至誠恭敬心,然後又加上念“南無阿彌陀佛”。當要懶惰放逸的時候,你就跪在佛面前說:“我怎麼這麼糟糕啊,請佛菩薩加持,讓我改掉懶惰的習慣。”每天睡覺最好不要超過六個小時,你把放逸懶惰的毛病改掉。古聖先賢諄諄教誨我們不要放逸,要勤精進,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對社會、對家庭、對眾生有用的人才。
(2)問: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淨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持名念佛時,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號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采用呢?
答: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並無大的區別,總在念佛人的習慣、方便、歡喜而定。但都必須如印光祖師講的:(在)真信切願(的基礎上)志心執持。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
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根與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以意根或記數或作觀想,攝住耳根與意根,其它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鹹解脫。念佛方法甚多,茲略述三五,以備淨業同修選用。
1.簡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淨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雲忏主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趣,為事務忙碌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閒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法
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湧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得之。此十念記數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以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於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淨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久之自得大利。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采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
(1)自坐蓮華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台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當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及國土想,即於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相合。
(2)白毫觀
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台,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稜,右旋宛轉,中則虛空,放淨光明,瑩淨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觀經》雲:“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
(3)阿彌陀佛觀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游淨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4.臨睡觀念法
修淨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竟,發願雲: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願已,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蓮池大師雲:“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淨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辄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於淨土,功不唐捐。”此臨睡觀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獲致身心健康,彌陀名號亦是世間療效極佳的安眠藥。
(3)問:我素喜研究經教,手不釋卷,津津有味;而於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舉,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如何對治?
答:文化人學佛,大多好樂研究教理,總想從經卷中得大總持,獲真受用。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以生滅心揣摩佛經真實義,往往愈推愈遠。是故宜從真修實干入手。淨土法門以信願行為三資糧,其中持名念佛為信願二科之落實。吾人無始劫以來,總在妄想雜念堆中討日子過,是故伊始念佛,不是被濃霧般的昏沉所困擾,便是雜念洶湧,佛號被沖得無影無蹤。加之吾人懈怠放逸的習氣,缺乏披铠上陣一人與萬人敵的剛毅,所以因循故轍,泛泛悠悠若干年,沒有獲得一絲毫的念佛法喜。須知看經閱教如讀藥方,持名念佛方為服藥。印祖開示,一個真老實念佛者,一分時間閱經,九分時間念佛。意在吾人從念佛行持中契入。所以文化人學佛,應多從事相入手,每日規定自己念佛的數量,或一萬,或二萬,或三萬。拜佛若干,記錄在冊,限期檢查。有機緣可作或共修或自修的精進佛七,或百萬佛號持念等。總在使佛號變熟,止觀並運、定慧等持,功夫得力。此時看經閱教,自然心明眼亮,默契於心。願淨業行人共勉之。
(4)問:我受了五戒修持淨土,現在早晨誦《楞嚴咒》。有的佛友說,這是雜修,但我已經在佛前發誓,一天誦《楞嚴咒》一部。請師父開示。
答:你能夠受三皈五戒,修淨土,這非常難得。對修淨土的人來說,原則上,以一門深入專修為上,讀誦淨土經典,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但如果你對楞嚴咒有特殊因緣,發願誦楞嚴咒,也是可以的,然須將誦楞嚴咒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亦屬專修的范圍。
(5)問:阿彌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時常會嗝氣,或者覺得有股氣堵在胸口,這是怎麼回事呢?
答:阿彌陀佛的“阿”字正確讀音念“ā”,有些人習慣發“ō”音,也是可以的,如來悉知悉見。無論是念“ā”音還是“ō”音,阿彌陀佛都知道我們是在念他。但最好慢慢改過來,因為“阿”字,華嚴字母中排在第一,表法界生發音,諸法空義。“阿”字具無量功德,無量涵義。自“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展示了生生不息功德藏。
打坐念佛時不要高聲,否則傷氣。可系心於佛號,隨呼吸持念,慧心安住。隨息念佛亦是良佳的攝心方法。對於身體上的疼痛或者是氣脈等不要執著,一切觀空,佛號歷歷分明,即是無上深妙禅。誠如徹悟大師所示“一聲佛號一聲心,心佛雙忘趣轉深。定久不知誰喚醒,滿天霜月照幽林”。
(6)問:用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
答:對初學者來說,宜從計數念佛入手,功夫漸深,自然與彌陀名號的功德相應,令心趨向於清淨。凡夫眾生開始念佛的心都是污染的、生滅的,只要是在心意識范圍都不是清淨心,真正的清淨心是要離開心意識。心是阿賴耶識,意是第七末那識,識是第六分別識。未離開心意識,又稱眾生心,生滅心。吾人信願念佛,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號泯為一體了,全佛即心、全心即佛。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安頓在不生不滅的法性理體上,如是即便有一定程度的清淨心。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還不叫究竟清淨,唯有佛一人才是究竟清淨。
了解這些修因證果次第後,還是要從老實記數念佛開始,每天至少念一萬聲以上,多多益善,念清楚、聽清楚、計數清楚,每日數量用功課冊記下來。是否有清淨心你不必理會它,功夫境界是水到渠成的,你老是去琢磨會成為一種負擔。往生一法全憑信願持名,我們有信願才會去計數念佛,通過計數念佛又能夠增上我們的信願,是由吾人計數念佛這樣懇誠感通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加持,令我們橫超到西方淨土。念佛的主要目的就是求往生,只要成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畢竟臻於清淨,因為極樂世界是清淨的法性土,有極大的加持力。而在這個世間我們想求清淨卻甚難甚難,因為這個五濁惡世,整個的環境和眾生的心都是染濁的,吾人處在這種濁染的時空中,不能不受影響。
是通過記數念佛漸次獲得清淨心,不是想有清淨心便能得到清淨心的。是故我等淨業行人當在計數念佛上下功夫。制訂定課與數目,循規蹈矩地完成,日積月累,自然成辦往生資糧。
(7)問:平時念佛都是散亂心在念,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
答:攝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勢至菩薩所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注重攝耳根與意根,這二根攝住,其他四根不攝自攝。攝耳根的方法即是自念自聽,念清楚,聽清楚;攝意根的方法,是心與聲相依,念茲在茲,不讓心念外逸。然常口念佛號心向外跑,如是可配合十念計數法,念一句佛號,心裡記數一,念二句,心裡記數二……念至第十句,再從一至十,如是循環往復攝意根。我等眾生初心念佛必定是散亂的,因為無數劫以來的阿賴耶識的妄想種子都會出來,這時要從容靜定,妄念來的時候正是做工夫的好時機。就憑這句佛號去收攝妄念,以一句佛號攝百千萬種妄想雜念,以一句清淨的佛號來澄清吾人垢染的心。這句佛號就像清水珠,投入渾濁的水中,濁水不得不清,這句佛號投入凡夫的亂心中,亂心不得不佛。所以在散亂的心念裡,要緊緊地抓住這句佛號,不要去注意那些散亂的妄念,只專注佛號。這樣旋收旋散,旋散旋收,如人學射箭,漸漸功夫熟練。慢慢地,當你能念佛的心與所念的佛號日漸趨近,在你的念頭裡面占了主導地位時,那你的功夫算上路了。這句佛號常時熏習內心,凝成強力種子,你就不經意中,亦有一句佛號在湧動,漸趨不念自念。是故攝心方法要從鈍工夫做起,一天至少要念一萬到三萬聲佛號,有打佛七的機會來打精進佛七,或晝夜經行念佛,日積月累,水到渠成,狂亂的心就逐漸得以降伏。如是淨念相繼,即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8)問:念佛對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上解釋呢?
答:念佛對我們身體的健康、智慧的開發乃至臨命終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隨佛往生等,必有功效。古往今來的事例,不勝枚舉。然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呢?
這確實不可思議。從不可思議層面來說,此乃吾人心性之不可思議,持名奇勳不可思議,以及彌陀大願加持不可思議所致;又從可思議層面來看,亦可說出點道理。須知,諸法的狀況與吾人的心念相關。我們生活中的順逆境遇、身心狀態、人際關系、生存環境等,都是由吾人念頭變現出來的。不好的念頭變現出的是不好的境界,好的念頭就變現好的境界。如同做夢,全心即夢,全夢即心。要改善夢境,就得改善心念。念佛具有淨化念頭的強力,這句名號具足著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當吾人執持名號時,轉化念頭力量強大。名具萬德,名召萬德,全攝佛功能為自功德。是故,念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由於從本源上淨化了念頭,因而由念頭所顯現的身心狀況、人際關系和事業等等,都會向好的方面轉化。而放生回向也是這樣,放生是培植慈悲心的,你生起了慈悲心,那正報和依報就會大為改善。是故,信願念佛,戒殺放生,不惟饒益他人,更是利益自己;不惟利益來生,更能利益當生。願諸同仁深信毋疑。
(9)問: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注?
答: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每天系念佛號很好,但有妄想、雜念、煩惱,干擾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雜念,沒有了妄想雜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聖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為聖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彌陀佛了。所以有煩惱是正常的,那麼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發會脾氣,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過程當中,第一次發脾氣你可能會火冒三丈,經過一段時間念佛,再發脾氣的時候可能火就竄不那麼高了,這得有一個過程。五濁惡世末法眾生,其根機也只能這樣。至於你總是希望念佛息滅貪、瞋、癡,那麼這個目標定位要調整,念佛志在求往生,至於伏斷煩惱,要順應自然,不可強求。我們要念念想到業障深重,靠阿彌陀佛趕緊讓我們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念念求往生哪,這才指向正確的目標。善導大師的水火二河比喻告訴我們:我們走在這條念佛往生的白道上,貪欲之水與瞋恚之火仍然存在,但並不妨礙我們走在這狹小的白道上,度過生死急流,到達極樂彼岸。貪、瞋、癡等煩惱本質是虛妄的,是空的。我不理會他,專注在這一句佛號上,那麼如何能專注在這句佛號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額頭上,我馬上就要死了,這時候你專注不專注?我須臾間就撒手人寰了,這個時候你還有什麼放不下,但念無常,才能懇誠念佛求往生呀。
(10)問:一天至少念多少聲佛號才有效果?有效地去除妄念?
答:注意不可把念佛僅僅作為工夫去用。將橫超法作豎出用,祖師常有呵斥。念佛法門首先要解決信願,時時呼喚彌陀的救助,阿彌陀佛就在我內心,我在阿彌陀佛的內心,我是佛心中的眾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應道交是當下的。念念作得生淨土想,念念心生歡喜,這樣念念都有效果呀!怎麼妄想雜念還有呀?妄想雜念不管他嘛,只要在妄想雜念當中,有這句佛號,能夠守得住,把得穩,就是我往生左券。由此獲得安心安樂,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呀。有如是信願心態後,至少一天念一萬聲佛號,像小學生做作業一樣,你必須完成他,念不完一萬聲佛號就不要睡覺。萬一當天極忙無法完成,也要在其他日子補上。如果持之以恆,念佛功夫得力,妄念自然稀少,此長彼消,水到渠成。
(11)問:是否能夠在念佛號之前祈求阿彌陀佛佛光加持,幫助我,驅除心中的貪、瞋、癡?
答:持念“南無阿彌陀佛”信願行具足,念念往生啊!此刻西方淨土七寶蓮池中,標上你的名字蓮華放出光明,蓮華越來越大。念佛時,即有阿彌陀佛光明加持,我們至心“南無”(全身心歸命),就是真正的祈求。有了彌陀強力的加持,就能有效地驅除自己的貪瞋癡。貪瞋癡如浮雲,念佛猶如智慧之風,風吹雲散,性天法爾朗徹。妄念來了不要去管他,一定要轉化為佛號的念頭,念頭轉化,也要經過由生轉熟的過程。現在有些人邊念佛邊琢磨有不有清淨心,聽說要清淨心才能往生呀,所以就刻意觀察念頭,哎呀,我這一念又不清淨了,這裡妄想雜念又起來了。這怎麼辦,怎麼辦?完蛋了,我不能往生了,因為我沒有清淨心。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自設障礙,並無聖言量的依據,純是自己凡夫的知見,不可依從。
(12)問:專修淨土的人靜坐時,吸阿彌,呼陀佛,還是不管呼吸,只專注在阿彌陀佛聖號上?
答:專修淨土的人靜坐時,可以隨著呼吸來念阿彌陀佛,吸的時候,念阿彌,呼的時候,念陀佛。如果是六字,那麼吸的時候念南無,呼的時候念阿彌陀佛,一呼一吸,漸微漸細, ,然意地中亦有音聲之相,用此攝心。這樣心系在佛號上,這就是念佛禅,“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禅就是佛心。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心,我們安住在阿彌陀佛的無上的願心上,就安住在無上深妙禅上。於此禅和淨就圓融不二了。
(13)問:弟子所在的縣,既無寺院又無居士團體,親人去世時,弟子如何助念?臨終如何勸導?在親人耳邊放念佛機可以嗎?
答:自己的親人去世,你首先要義不容辭給予助念與臨終勸導。印祖的《臨終三大要》以及東林寺印行的《饬終津梁》,所作臨終之指導,要常常對親人、對父母進行勸導,要讓他放下世間所有的牽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事前要做一些准備工作,把他牽掛的事情,趕緊幫他料理完,然後告訴他:“這些事情你放心,我都辦妥了。”然後就勸勉他產生信心。這時候應該直接給他念,你現場自己去念,有你的至誠心去念,比聽念佛機好。除非在沒有人助念的情況下,才用念佛機替代一下。最好是自己親自念,勸告親人保持信願行之正念,如是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定得往生。
(14)問:平時念《阿彌陀經》及佛號,有時幫蓮友臨終助念結緣《地藏經》,這是否與一門深入的原則相抵觸?
答:修行淨土法門,宜專精。善導大師提出專修的五種正行:一心專門讀誦淨土經典;一心觀想憶念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專門禮拜阿彌陀佛;一心專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專門贊歎供養阿彌陀佛。那這樣隨順佛敕,易與彌陀願力感應,得遂往生。如果是雜修,感應力弱,往生比例就隨之下降。所以我們還是以專修為主。至於給蓮友臨終助念往生,更應專稱彌陀名號,令亡者系念佛號,作往生意。南無阿彌陀佛乃萬德洪名,包含著所有佛菩薩名號的功德以及誦念諸種經典的功德。有人認為要消災延壽就得念藥師佛,難道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消災延壽嗎?他是無量壽啊!念觀世音菩薩能夠免災吉祥,那念南無阿彌陀佛亦同樣能得到。古往今來祖師大德們悉殷勤勸告,無論是助念往生、薦亡超度乃至消災延壽等,皆應念佛。至於某蓮友與《地藏經》有特殊因緣,平日熏修熟,好樂聽聞,那麼助念時,先念一部《地藏經》。爾後再提起阿彌陀佛名號,亦無不可。只要將讀誦其他大乘經典的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也屬於專修之列。
(15)問:我在生活中,以“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自警,佛號不斷,但就是不能入定,怎樣才可以入定呢?
答:看來你還有一個對入定的執著、貪求。你這一念執著貪求的心就是你入定的障礙,可見你對念佛的功德還是缺乏正確的知見。你在老實念佛當中就已經入定了,是不是這樣啊?這彌陀名號就是無量壽,無量壽就是自性的寂定,就是陀羅尼,就是三昧之王,已然超越一般的禅定了。所以你在一心念佛的時候,就已經入到了無上深妙禅,誠如經典所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為無上深妙禅。你已經安住在無上深妙禅裡面,卻還問:我為什麼沒有入定呢?就好像你已經在故宮了,還到處向人打聽北京在什麼地方一樣。所以還是老實念佛,不管入定不入定,一心執持名號,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萬慮俱空,不知有身,不知有世,亦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不求入定自然入定。以無所得故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有所得心就什麼都得不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切不可用世間分別執著的觀念來求境界,有能入,有所入,有能入所入就離定甚遠了。首楞嚴三昧,一切事究竟堅固,能所消泯,最後到空,能空所空亦遣,空空亦空,一空到底,畢竟空無所有,這時候才能說你入到了般若禅定。
所以你不要老是在這裡執著這些東西,一定要消泯對待。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即可。
(16)問: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釋各不相同,但《淨土聖賢錄》中記載他們都得以往生。既然法門無量,殊途同歸,那修其他法門也回向淨土,不也照樣往生極樂嗎?懇請法師開示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答:淨土一法是普門法,就是平等普遍地攝受九法界種種不同根機的眾生,也是所有大小乘宗派的最終歸宿。《淨土聖賢錄》中記載的宗門教下的那些善知識,他修自己本宗的法門,最後以所修行的功德回向求往生,也是可以往生的,這個《無量壽經》也談到,這些修行大乘法門的只要一念淨心回向都能往生。但是善導大師到印光大師,強調專修,亦有其意味深長的道理。專修把握性大,雜修把握性小。專修就跟阿彌陀佛建立起很親切的因緣關系,當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知道我們,我們頂禮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了解我們。我們每天心裡都是想著西方,想著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在阿賴耶識內熏習那個與西方直接關聯的種子。臨命終時,這個種子的力量是很大的,如離弦之箭,引導神識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一百個人專修一百個人往生,一萬個人專修一萬個人往生。如果是雜修,修其他的法門,跟彌陀的願力就比較疏遠,所熏習的種子跟淨土法門也比較疏遠,所以呢,一百個人裡面一兩個人往生,一千個人裡面三五個人往生。這是善導大師的慈示。我們一定要信受祖師的教誨,佛的教誨。
《隨願往生經》中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淨土,世尊何故偏贊西方彌陀淨土,專念往生?佛告普廣:閻浮提眾生,心多濁亂,為此偏贊西方一佛淨土,使諸眾生專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總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寬,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不得往生。是故於十方無量的剎土,專門拈出西方淨土令我們棲心歸宿。文殊師利菩薩以根本智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就是面向西方,念阿彌陀佛。由念佛的因緣,成就般若波羅蜜,成就無量的陀羅尼,成就無量的智慧辯才。以文殊的根本智,修念佛的一行三昧。宗門教下諸祖師也潛修淨土,回向往生。如果你能夠一門心思專修的話,這種親緣關系更親切,更熟悉,在這個時代更要強調專修增上往生的把握。
(17)問:有人在百萬佛號閉關期間,若以決死之心,不吃不睡,求佛接引,是否屬於自殘自體,是否如法?宋瑩珂法師閉門三日,與東晉覺明妙行菩薩七日不吃不睡如何解釋?
答:我們念佛一定要有一種平實的心,不能走極端。我們對十天百萬佛號閉關,只要求齋戒清淨,守八關齋戒,過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爾我凡夫所堪能。走極端或許會出問題。我聽同修說,有個老居士,七天閉關,不吃不睡打餓七,甚至水都不喝。等到七天過後,被人扶出,倒在地上一命嗚呼了。所以這種苦行,是不許可的。《梵網經》雲:“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所以你只要至誠懇切地念佛就好了,該吃你就吃,該睡你就睡,只不過是不要貪睡,不要貪吃就好。不能不吃不睡啊,修行要走中道嘛!所以佛為什麼最後放棄苦行,是以身作則走中道。尤其念佛,是安樂法門,並不在乎苦行的。你再苦行,不吃不睡,然信願未建立起來,也是往生不了,如果具足信願,就是睡在黃金床上,也都可以往生。
宋代的瑩珂法師是一個特例,由於他覺得自己煩惱很重嘛,他見到阿彌陀佛,盡管還有十年的壽命,他就想:這十年中自己煩惱太重,怕又往生不了,希望阿彌陀佛慈悲,干脆我現在就跟你走,反映他一種願心,阿彌陀佛也就恆順眾生嘛,慈許三天以後再來接引,這是個特例呀!東晉的覺明妙行菩薩也是一個特例,我們只是學習他那種精神。東晉的時候,像覺明妙行菩薩這樣的懇切的心,七天這樣拼命下去,身體還能夠接受得了。現在我們這樣拼下去,首先體質跟古人都不能相比。所以現在就在我們凡夫的范圍當中,可以苦一點修行,但是一定要適度,一定要自己能接受得了。就是適度的挑戰。就像調琴弦,略微調緊一點,但不能繃得太緊,繃得太緊,就斷了啊!所以我們東林寺這個十天百萬佛號閉關,這是適度的挑戰,大家還能接受,甚至晝夜二十四小時念佛,這也適度。你如果讓他兩日兩夜、三日三夜、七天七夜,這都有點相當的挑戰了。所以先從適度的精進開始比較好一點,根據我們身心的狀況,只要安樂,只要這個念頭能夠安定在佛號當中,這是最好的修行,不在乎過度的苦行。現在有種很不正確的觀點,認為越苦行好像就越有道心,越有道德。所以有些人就利用這樣的心理來兜售他的一些做法,蠱惑人心,我們要智慧揀別,平時老實念佛,綿綿密密即可。
(18)問:東林寺作為淨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別強調計數念佛,譬如百萬佛號閉關、“五·一”黃金周佛七、“十·一”黃金周佛七以及每日念佛規定數量,不知有何依據?
答:計數念佛方法乃中國淨宗祖師的傳承,這是針對眾生心性特點來施設的。由於我等凡夫妄心波動大,又有與生俱來放逸懈怠的積習,而且初心念佛易生厭倦,常常會為自己不想念佛的懶惰而找種種的借口。由此就得對症下藥,規定一個數量,就像給小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如果不完成,第二天就要罰站。這樣強制性地規定數量,或能令念佛漸上軌道。另外,亦是念佛功夫的必需,以數量求質量。如果沒有一定的念佛數量,想要臻入清淨念佛境地是不可能的。心是否清淨,不必顧及,你就注重你念佛的數量。在一百萬的數量裡面,也許不期然地會有若干句比較清淨的佛號,水到渠成,無心而得,所以宜注重計數念佛。古人對每日念佛數量的規定或三萬,或五萬,或七萬,或十萬。底數是三萬,可見古人辦道之笃實。現在吾人根器陋劣,又生存在這個忙碌的競爭社會,所以我們提倡每日念佛的底數是一萬。如果一萬佛號都不能保證的話,就很難說你是真念佛人了。一萬聲佛號約兩小時能念完。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再忙碌兩個小時總是能抽出來的。
另外,東林寺為了方便上班的淨業行人念佛,特地在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組織佛七,海內外四眾弟子雲集,效果良佳。制度化的每月兩次十天百萬佛號以及每月的晝夜經行念佛,亦令全國各地同仁頗得法益,目前亦開展二十一日閉關,以及四十九日閉關。淨土法門貴在信願行統一,以平實的念佛行持落實信願、增上信願,並由此令念佛功夫更為純熟,良性互動。東林祖庭願為十方淨業行人提供服務,同登極樂,共證真常。
(19)問: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
答:一般來說,現代眾生聽聞佛法難,聽聞到佛法聞信淨土法門難,稍生信心,如法修行難,勉力行之,恆常精進難。吾人在無量劫六道輪回中,亦曾發過求出離三界之心,修道之行,只因屈於懈怠放逸煩惱,淨業無成。所以還在生死輪轉中,受大苦惱。今生又聞持名簡要法門,當決定成辦淨業,做到三點,用以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第一,生死心切,智慧思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三界火宅魔窟,不容片刻停留,今生不了生死,下生定入三途,萬劫千生,難聞佛名,思地獄苦,發往生心。將深信切願二法,常存在心,憶念不忘,作為人生惟此為大之要事。第二,一門深入,莫換題目,摒棄這山望到那山高的偷心。深知吾等業力凡夫,處於濁世,唯有全身心依怙阿彌陀佛才可得救。第三,記數念佛,克期取證。每日有定課,持念佛號不少於一萬聲(多多益善),記入功課冊。有機緣參加精進佛七,或百萬佛號閉關,或晝夜經行念佛(東林寺亦可為四眾弟子提供這些修行的條件),如是在實修中得到真切的體驗,獲得法喜。沐浴在阿彌陀佛光明中,念佛的道心才能有進無退。須知,凡夫眾生道力怯弱,多有退轉。而皈投阿彌陀佛悲願之海中,彌陀之光明便會攝受我等眾生,安立於涅槃淨土。
(20)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具體落實在念佛的時候,應該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答:“都攝六根”就是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攝入一精明(阿賴耶識之見分),以此深心,執持彌陀名號,令六根不再馳逸於六塵。六根當中最重要的是耳根和意根,這兩根的功能最全,也容易馳逐外境。如果把這兩根攝住了,其它的如眼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就不攝自攝了。攝耳根的方法就是自念自聽,從心裡念出聲音再從耳朵聽進去,心與聲相依,小內循環,就能把耳根攝住。攝意根的方法,可采用印祖的十念記數法。念第一句佛號記一,念第二句記二……念第十句記十,再從一記到十,循環往復。這樣給意根派了記數的任務,意根自然不容易跑,這就是念茲在茲。如是持念佛號,靈靈不昧,念念相續,即是淨念相繼。日常工作生活中,恆常系念佛號,如子憶母,如是熏習,自然與萬德洪名、淨土依正莊嚴日漸親切。憶佛念佛,現前(現生證得念佛三昧)當來(帶業往生,華開見佛)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的授記,吾人當拳拳服膺。
(21)問:淨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何因緣?如何對治?
答:原由很多,其根本原因還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輪回中生命的無常啊!再一失去人身,換個嘴臉到三惡道裡去報到,就萬劫難復啊!這種生死恐懼心沒有生起來,於是就把學佛看得泛泛悠悠,甚至於把學佛作為生命的一種點綴。看點佛經,搞點機鋒轉語,然後跟同學、朋友在一起侃一侃,表現自己很高雅。念佛也大多停留在表面:情緒好一點,多念幾聲佛;待會兒昏沉了,正好美美睡一覺;待會兒又覺得有點感冒,更有放逸的借口了;待會兒遇到幾個多年不見的朋友,高談闊論,更把念佛忘到九霄雲外了。如是種種情形,乃吾輩因循怠惰之常態,對此,要痛加對治。從現在開始,規定早晚功課,根據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或幾千,或一萬、二萬佛號,以決定不缺為准;同時要有同參道友相互監督、勸勉。要有恆心啊!堅持耐久,像普賢菩薩修十大願王那樣不疲不厭,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大願無有窮盡。普賢菩薩無量劫不疲不厭地修,難道我們這幾十年光景,只念這句佛號都念不下來嗎?當你要懈怠退轉的時候,趕緊在佛面前至誠忏悔,痛哭流涕,發出真為生死、矢志求生安養之心,如是就漸漸把這個煩惱習氣改變過來了。
學佛網 ~ 明華居士微博:http://big5.xuefo.net/wb/1_1.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