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21qwgZtC0_rJVsfBERQg  

 

     大安法師:淨土百問 (  

     

四、破邪顯正 

(1)現在有弘揚淨土的行人,說專持一句名號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學習經律論,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業。請問這種說法對嗎?………………………130 

(2)最近全國各地流行的《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一書(以下簡稱《筆記本》,許多居士奉若至寶,不知此書值得流通修學否?…………………………………131 

(3)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上期貴刊的《關於對〈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的幾點看法》,寥寥幾筆,確是句句中的,切中要害。經過指點,很多同修冷靜審視,得以從盲目崇拜中解脫出來。之後,我們不免又有些困惑,作為佛法初學者,應當以何種標准來抉擇當今教內的各種言論說法呢?………………135 

(4)現在有弘揚淨土的人,說專持一句佛號,不用再學習經律論了,也不要持戒了,甚至不要修十善業了,請問這樣對嗎?…………………………………………136 

(5)有人說彌陀法門是送死的法門,如果修藥師法門,生能消災延壽,死能往生東方淨土,不是更好嗎?…137 

(6)有人說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能往生呢?……………………139 

(7)關於對台灣某居士若干種淨土著作的辨析…………140 

(8)有人說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後精進修持後還是要回到娑婆世界來,因為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只是修學的地方,成佛不可能在極樂世界。……………………………………………………145                                              

                             四  破邪顯正 

 

(1)問:現在有弘揚淨土的行人,說專持一句名號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學習經律論,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業。請問這種說法對嗎?

答:弘揚佛法是一件莊重的事情,關涉到眾生的法身慧命,是故,一定得依聖言量來立言。佛說法事理雙備,不能執理廢事,也不能執事迷理,理和事一定要圓融。比如你具足深信切願,專持這句名號,蒙佛臨終接引往生淨土,是決定的。但如果說只念一句名號,學經律論、持戒都不需要,那就偏頗了。淨土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戒定慧、六度萬行、淨業三福,這些都是要做的。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也持戒,也修六度萬行。吾人宜常隨佛學,隨分隨力而行。雖然我們達不到如佛的清淨,但亦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是故,持戒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認為阿彌陀佛大悲願力能令五逆十惡的罪人往生,於是我就可以放肆地去造五逆十惡的罪,反正能往生,如是理解,則醍醐反成毒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宜奉持淨業三福。淨業三福就講要修十善業,怎麼能說不用修十善業呢?淨業三福第二福“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是談持戒問題的。所以我們要按照聖言量去做,經律論我們要隨分隨力去學。善導大師提出“解要廣解,行要專一”,你專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這是正行,宜一門深入,不可夾雜。然一個淨業行人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諸如《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以此誦經功德回向往生極樂淨土,亦屬淨業正行。 

(2)問:最近全國各地流行的《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一書(以下簡稱《筆記本》),許多居士奉若至寶,不知此書值得流通修學否?

答:目前教內廣泛流行的《筆記本》一書,通篇充滿著似是而非的話語,茲略標有二:

一、《筆記本》以凡夫知見,妄談淨宗,嚴重違背淨宗經典聖言量。

1、阿彌陀佛見到十方念佛行人臨命終時,業力現前,無能作主,悲心啟立臨終接引願。吾人信願持名,阿彌陀佛與菩薩聖眾決定前來接引。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九願文之義,由釋迦牟尼佛金口所宣。而《筆記本》卻說,是“自己化身來接引”,“不知自己三身,都屬幻化。但見自己化身接引,變肉身為化身”,這種說法全然忘卻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的事實。以“幻化”之辭,謗毀彌陀大願。

2、關於往生的條件。淨業行人信願持名即可得蒙阿彌陀佛慈悲加持,帶業往生淨土。而《筆記本》卻雲“但見三身,隨意往生。”或只注重念佛畫圈的功夫,淡化信願念佛感通佛力的妙用。另將五音念佛神秘化,其實並無新東西。(昔淨宗四祖法照大師五會念佛早已失傳)。念佛法門歷來稱為安樂法門。《筆記本》卻以“苦行”混淆視聽,誤導眾生。

3、憶佛念佛,必定見佛,最終決定成佛。這是淨宗修持的妙因妙果。而《筆記本》中的墓林僧卻雲:“念佛一千萬,便真能見到我了……”,念佛不是見阿彌陀佛,而是見墓林僧,豈非咄咄怪事!另:真信切願持念阿彌陀佛,或夢中或定中見到阿彌陀佛,因果相符。當這種瑞相出現時,吾人當全身心靠倒阿彌陀佛,任憑救度。而《筆記本》卻雲:“有佛像出現,但不可隨他去,那是幻化的像,去了就被鬼怪引接了。”“如你做夢見到佛,也不讓他接你。見到境界,不要去。”等等。如果念佛人聽從了這樣的“開示”,真是堵塞往生淨土之路。

4、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六字洪名,圓攝萬法,圓成佛果,無欠無余。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所貴一門深入,方得實益。而《筆記本》卻雲,“淨土假設方便”,“禅淨雙修,品位極高。”開章便高談“見性成佛”,“放下凡聖,心心蕩蕩,無自無他。”用宗門下語疑誤眾生,遺棄淨宗南無(歸命)阿彌陀佛的宗教情懷。

《筆記本》通篇充塞著違背聖言量的“開示”,在此只是拈出三五,由此亦可略窺全豹。

二、以凡濫聖,聳人聽聞,包藏機心。

末法時期,吾輩眾生障深慧淺,開佛知見(開悟)尚難,更何況證入實相,跻聖賢位。昔天台南岳思大師,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南岳思大師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即第十信位,尚未證實相法)。天台智者大師,臨終有人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智者大師答曰:我不領眾,必淨六根,損己利人,但登五品(圓教五品觀行位。此位圓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淨宗九祖蕅益大師臨終有偈雲: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圓悟如來藏性,知見與佛同齊。而見思惑尚未能伏住,何況斷除)。蕅益大師示居名字位,智者大師示居觀行位,南岳思大師示居相似位(十信位),可見實相之不容易證入,後世之人之難超越。而《筆記本》大言不慚,妄談“念佛一千萬,便見三身佛”,加封隱和尚為“聖僧”,“和三世諸佛無有區別”。吹捧隱和尚其用意卻在標榜自己。墓林僧自雲:“慚愧咧,聖僧隱居了,把我這個飯桶推在前面,說三道四的。但請大家要注意聽。”俨然以“聖僧”的代言人自居。並自述:觀音菩薩托夢叫人給他送飯,文殊菩薩化名“倭林”為他拉車(此處有抄襲虛雲和尚雪地遇文吉之嫌)。暗示他這個頭陀墓林僧親得大菩薩護念,非是一般凡夫。連他收的一個小徒弟,“出家時,月亮一連七日放光”。甚或將自己凌駕在佛之上,“念佛一千萬,便真能見到我……”,我慢貢高到以教主的面目出現。

總之,《筆記本》一書,謗淨土藏,說相似法,疑誤眾生,害人慧命,不可流通。敬希廣大信眾以淨宗聖言量和中國淨宗祖師的理念為修行指南。死盡偷心,老實念佛。至禱。     

 (3)問: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上期貴刊的《關於對〈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的幾點看法》,寥寥幾筆,卻是句句中的,切中要害。經過指點,很多同修冷靜審視,得以從盲目崇拜中解脫出來。之後,我們不免又有些困惑,作為佛法初學者,應當以何種標准來抉擇當今教內的各種言論說法呢?

答:末法時期,學佛者貴在建立正信正見。判斷是非邪正的標准唯有聖言量與祖師的原則立場。對淨業學人來說,要熟稔淨宗五經一論與中國淨宗祖師的著述。以讀誦、抄寫、禮拜與研習等方式,使之淪肌浃髓,將佛言祖語轉換為自己的知見,以此作為判別邪正之參照坐標。依法不依人,切勿意氣感情用事,切勿盲從瞎拜,搞成現代造神運動。以古為師,就淨宗而言,昙鸾、善導、永明、蓮池、蕅益、徹悟、印光等祖師著述所指的方向,決定能令吾人從生死此岸穩達極樂彼岸。另外,應養成讀書慎思的習慣,雖然讀古人著述,比較吃力,先難而後獲。曾經滄海難為水,曾游聖人之門難為言,做祖師大德的私淑弟子,以阿彌陀佛為大導師,千穩萬當。

 (4)問:現在有弘揚淨土的人,說專持一句佛號,不用再學習經律論了,也不要持戒了,甚至不要修十善業了,請師父告訴弟子這樣對嗎?

答:弘法宜持論公允,理事圓融,不可偏執,不可意氣用事。淨土法門是一代時教的特別法門,勝異方便,然與通途法門並非冰炭。蕅祖雲:淨土一法乃“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相得益彰,並行不悖。通途法門注重戒定慧、六度萬行,淨土法門也強調淨業三福。阿彌陀佛在因地圓滿大願的修行中,始終清淨持戒。那念彌陀名號者怎能不隨教主學習呢?雖然我們業障重,達不到持清淨戒的水平,但在態度上,得盡最大的努力去持戒。戒律是佛教的生命,是佛法住世的幢相。那些輕慢诋毀持戒的言論,非佛說,乃波旬說。淨業三福,第一福就開示淨業行人要修十善業。那不要修十善業的言論不是明顯違犯佛語嗎?至於念佛行人是否學習其他經論問題,淨業三福有讀誦大乘經典的聖言。善導大師亦開示,淨業行人行持要專一,解須廣解,並沒有說讀誦《楞嚴經》、《華嚴經》、《妙法蓮華經》,就是雜修,就不能往生。可見,有些弘法者知見偏執,未能正確理解佛言祖語真實義,疑誤眾生,罪過非淺。希望這些所謂弘法者深自克責,閉門思過,為護念眾生法身慧命故,不可再說這類邪知邪見;也希望廣大信眾不要輕信這類相似法,宜以淨土五經及中國淨宗歷代祖師的著述為准繩,培植信根,自可參學已畢,安心六字洪名,托生九品蓮台。至囑!

 (5)問:有人說彌陀法門是送死的法門,如果修藥師法門,生能消災延壽,死能往生東方淨土,不是更好嗎?

答:淨土法門義理境界深邃廣大,功德力用無量,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非凡情所能妄測。有些人未能深造念佛法門,率爾出言,皆非公允之論。修彌陀法門何以說是送死的法門呢?念佛一法能蒙佛接引往生淨土,疾速成佛,了辦人生一大事,同時亦能利益當生。淨業行人信願持名,可以消業障,伏煩惱,開智慧,提升精神品格,家庭和睦,身心康樂,事業順遂。念佛一法,成佛都有余裕,何況世間福報?然念佛法門確實對生死問題,予以了更深切的關注。淨宗也可說是死生的法門,死即是生,死去的是娑婆世界苦惱的業報身,誕生的是性具的法身慧命,所以念佛往生是吾人生命最輝煌的起點,這就叫文成印壞。所以這個殊勝的了生脫死的法門,就不是敲敲打打送死所能比擬的。修習藥師法門,也有種種功德,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也很偉大。如與藥師法有緣,依經教供養、誦經、持名、持咒,也應隨喜贊歎,叢林寺院做消災延壽法,就是在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藥師經》開示: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藥師如來會派遣八位菩薩護持此念佛行人往生極樂世界。可見藥師法門與彌陀法門可以相得益彰。然念佛往生西方淨土一法,是千經萬論共指,往聖先賢齊趨的妙法,於此宜加矚意。如與藥師法門有特別因緣者,亦不妨依經專修。然淨土念佛往生一法,乃佛一代時教結穴歸根處。一法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持念彌陀萬德洪名,亦可獲致修藥師法門的功德。吾人宜一門深入,自可一了百了。

 (6)問:有人說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能往生呢?

答:往生的條件是信願持名,感通佛力,帶業往生。誠如蕅益大師所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能不能往生是全憑信願,有信願就能往生,沒有信願就不能往生。品位高下,就看持名功夫的淺深。念佛的功夫深一點,往生品位就高一點;念佛的功夫淺一點,往生的品位就低一點,但不妨礙往生這件事情,所以能否往生取決於信願。為什麼取決於信願?就是感應道交,是用信願去感通的,而不是靠功夫。念佛的行持是深信、切願、持名,這一點不能含混。蕅益大師又擔心未來的眾生只重功夫,不重信願,又慈悲開示:如果沒有信願,縱然念佛功夫達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那樣的程度,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呢?由於西方極樂世界是屬於實報莊嚴土,縱然是斷見思惑的阿羅漢都不能往生,更何況悠悠凡夫!所以宜先在深信切願上著眼。具備信願持名即可往生。有功夫成片固然好,沒有功夫成片,有信願持名照樣往生。對此要有堅定的信心,這樣才能得到安心、快樂。如果總是在功夫上論,那就難免恐懼、擔心、不安。吾人信願持名,接納阿彌陀佛慈悲的救度,內心能有堅定的信心,當下就安心了。安在哪裡?安在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海上,因為彌陀的大慈悲願海是把我等眾生都托起來的。我們就在阿彌陀佛的心裡,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往生。所以念佛往生一法稱為圓頓中最極圓頓。也正因為如是圓頓,又被稱為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是故,宜從信願持名感通下手,作得生想,無須在功夫上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7)關於對台灣某居士若干種淨土著作的辨析。

問: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念佛真實義》等幾本書,作者是台灣覺雲居士。上網一查,乃知是蕭平實之作。此人顛倒黑白,附佛之說,如今搖身一變,又以淨土宗善知識自居,徹底否定淨土宗歷代祖師。不明真相之人,極易受其迷惑,破壞行人念佛往生之信心,毒害極大。更有甚者,此書由上海佛學書局出版流通,使人誤以為教界認可此說,真是害人不淺!不知法師對此有何看法?

答:來函及寄來的台灣覺雲居士若干種書籍,略略翻閱,覺其信口雌黃,錯謬不經,亦能體會仁者一片護法之心。茲就《念佛真實義》(簡稱《實義》)、《如何修學淨土法門》(簡稱《法門》)二書中之錯謬處撷取二三,以正視聽。

一、诋毀我國諸淨宗祖師“持名念佛”的傳承

《實義》中,處處將蕅益大師“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的開示,指斥為不正確的知見,並雲倡導持名念佛“乃是對於淨土三經法義的錯會,並不是正確之淨土法門之知見”(見《實義》P2)。這種對祖師輕率的貶斥,對持名念佛的看法,是沒有道理的。

淨土法門的理事因果,肇立於佛的果覺境界,全體不可思議,不可以凡情淺識妄加推測。“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對佛經奧義,祖師能解能說,所謂“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是故,我等淨業行人,宜對祖師言教深生殷重恭敬心。

蕅益大師乃淨宗第九代祖師,“名字位中真佛眼”,開佛知見,所言決定無謬。印光大師贊譽蕅祖的《彌陀要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而《實義》貶抑蕅祖的論斷,何異無知妄談。

祖師們倡導持名念佛,乃是對淨土三經精義綱宗的正確領會。阿彌陀佛因地以五大劫的思惟,實現其普度一切眾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之大平等慈懷,建立以名號度生之妙法。《無量壽經》偈雲:“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是故持名度生的淨土妙法貫徹於諸多淨土典籍中。善導大師慧眼獨具,首先開顯淨土三經持名之殊勝,雲:“自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至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指《觀經》)定散文中(定善十三觀,散善三福九品),唯標專念名號得生。”自《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明晰闡述淨土三經持名念佛宗旨後,歷代祖師大德若蓮池、若蕅益、若印光等悉皆遵從,成為中國淨土宗傳承之家風。今《實義》卻全盤否定,居心何在!更有甚者,釋迦本師乃至十方諸佛伸出廣長舌相,贊歎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欲令我等凡夫眾生專持名號,仰蒙彌陀的大悲願力,帶業往生,然覺雲居士卻言:“又不可教人唯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而不稱本師釋迦牟尼佛名號,或其他諸佛世尊名號,這樣的念佛非是清淨念佛,知見錯誤,心有污染故。以此種心態念佛,即是情執,是故不可對人作如是教導,違背淨土經典法義故。”(《法門》P162)如是顛倒黑白、誹謗佛言的論斷,是先天智力水平低下,抑或故作此說以斷人慧命?吾人當深加警覺。

二、錯會“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之經文

淨土念佛法門的圓頓義理,乃是以佛的果地覺作行人的因地心,自他不二,生佛一如,故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此句經文亦應從如是圓頓角度加以界诠。蕅益大師精辟指陳:“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見《彌陀要解》)蓮池大師亦雲:“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並開示:“舉其名兮,兼眾德而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見《彌陀疏鈔》)信願持名,具足六度萬行。此等圓頓知見,稱合佛心,吾人當拳拳服膺。

作者對《阿彌陀經》這句重要經文,師心自用,妄加诠釋,雲:“此處所謂‘善根福德因緣’,即指三福淨業。”(見《法門》P143)並雲:“要廣修善根福德,不可只是持念名號。”(同上書P10)作者持此說,足見其不了經文真實義。

三、妄自矜誇,冒充善知識,以凡濫聖

自古以來,大凡邪師惑眾,悉皆脫不了自我炫耀之窠臼,作者亦不例外。作者矜誇自稱:“末學一心念佛六七年,每天十幾個小時,成就淨念相繼之功夫。”(見《實義》P5)又雲:“末學的持名念佛就像大火炬一般,任何的煩惱、習氣、妄念之干草,一旦現起,就會被此念佛力量之大火炬燃燒而化為灰燼。”(見《實義》P7)此等自誇的惡派,散見各處。以凡濫聖,罪過不淺。

縱觀歷代祖師大德弘法利生,悉皆卑以自牧,以慚愧莊嚴自己的道心德業。善導大師自稱“惡業凡夫”,蓮池大師自謙“末法下凡,窮陬晚學”,省庵大師自抑“不肖愚下凡夫僧”,印光大師恆稱“常慚愧僧”、“粥飯庸僧”。不曾見誇耀功夫、大言不慚的善知識。對比之下,是善知識還是惡知識,自當泾渭分明。

以上略陳三點,自可窺斑見豹,至於書中散見的謬見,諸如“持名念佛最好不要用口稱念”(《實義》P7)、“名號不是實相”(《實義》P142)、“祖師常作一些方便之開示,然方便開示,雖有必要,卻也造成諸多後遺症”(《法門》P5)等謗法謗祖師的言論,不一而足,無暇細辯。伏冀淨業同仁仰遵聖言量與祖師的思想,死盡偷心,信願持名,矢志極樂淨土,庶幾今生解脫有望,萬修萬人去。否則,誤聽人言,邪見入心,求升反墮,可不哀哉!

 (8)問:有人說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後精進修持後還是要回到娑婆世界來,因為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只是修學的地方,成佛不可能在極樂世界。

答:這個說法無經典依據,是不正確的觀念。阿彌陀佛第十一願“正定必至涅槃願”,表明帶業往生的天人,一到極樂世界,便可入大乘正定聚,決定一生證到大乘涅槃佛果。表證在極樂世界即可成佛。然往生者證到無生法忍之後,也可以到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那僅僅是示現而已,所以你想在一生補處的位置來娑婆世界成佛也可以,但是絕對不能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不了佛,一定要到娑婆世界才成佛,這是毫無依據的!對淨土法門之修因證果,我們不要隨便用凡夫的思維去捉摸出一些觀點來,這些都是謬論。事實上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好修學的地方!是快速成佛的地方!一去就是阿鞞跋致,得到三種不退,三種不退即是成佛的異名,是故西方極樂世界是九法界眾生疾速成佛的勝妙道場! 

 

學佛網 ~ 明華居士微博:http://big5.xuefo.net/wb/1_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y ( 洪秀華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